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方帅 北京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为什么当前中国会出现博物馆建设热?中国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如何?
陆建松:新世纪迎来了博物馆建设的新高潮,而且在可预见的10年中,中国博物馆建设仍将是一个大发展时期。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博物馆究竟有那些功能?
陆建松: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和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国家和城市身份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化成就和文明素质的表征,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种文明融合与竞争中,通过博物馆保持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振雄风,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助于文明的交流。
对于城市来说,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知识形态设施,是向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消费设施,是小康社会人民精神文化和娱乐消遣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旅游经济资源,可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种文明融合与竞争中,通过博物馆保持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振雄风,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助于文明的交流。
中国房地产报:当前中国博物馆建设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体现了城市发展怎样的一种特征?博物馆与城市建设是怎样的关系?
陆建松:当前各地政府,特别是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在博物馆建设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财政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拿出几个亿,甚至十多个亿来搞博物馆这项造福于人民和社会的长久事业。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博物馆建造中也存在诸多值得令人忧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博物馆建筑盲目攀高比大本末倒置,重建筑形态,轻建筑功能。主次颠倒,重建筑,轻展览。误以为博物馆建造就是造博物馆建筑,于是建设资金大量用在博物馆建筑上,而本该是博物馆建设重点的展览费用则捉襟见肘。
博物馆建筑盲目攀高比大本末倒置,重建筑形态,轻建筑功能。主次颠倒,重建筑,轻展览。误以为博物馆建造就是造博物馆建筑,于是建设资金大量用在博物馆建筑上,而本该是博物馆建设重点的展览费用则捉襟见肘。
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用“守摊子”来形容大多数博物馆的现状。如今,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变化?
陆建松:大部分博物馆只是政府的附属机构,资金拮据,只是“守摊子”;类型单调,大多为文物考古文物为主的历史博物馆;不重视展览和社会服务,多数博物馆门可罗雀,社会作用和影响力小。
现代博物馆已不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娱乐游览的场所和信息资料的咨询中心。
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博物馆并不重视展览的宣传教育和娱乐游览功能。地方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大多为两种模式:
一是考古发掘品或传世文物组成的文物展览,且多为千篇一律的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古器物的展览。这种展览内容学术味重,枯燥乏味,普通观众往往不感兴趣。
二是按历史教科书结构安排的地方通史陈列,往往大而空,面面俱到,地方特色和优势不突出。这类博物馆展览,对普通观众来讲,同样没有多大吸引力。正因为如此,地方综合博物馆(特别是邻近地区的各个地方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往往会让观众有看似雷同、众馆一面的感觉,看了这馆就不想看其他馆,觉得无趣无味。
尽管国家文物局为推动提升博物馆展览和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经营理念、体制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守摊子”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如何提高现有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水平,盘活现有博物馆的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文化、教育和休闲旅游作用,是今后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博物馆已不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娱乐游览的场所和信息资料的咨询中心。
前一篇:2.2%,1月份CPI同比涨幅
后一篇:没有博物馆,城市将偏离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