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媛媛
北京报道
央行注定要在宏观货币经济调控的环行轨道上继续前行。
加息传言尚未消弭,央行在一周之内以另外的调控手段两次出击货币市场:首先宣布从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0%。
当市场尚在消化之时,央行又于28日发布公告,将于3月1日发行1300亿元人民币的定向票据,以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尽管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央行的初衷依然在于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并没有针对股市。”但巧合的是,消息过后的第三天,即2月27日,股市就重现了“黑色星期二”,沪深300指数出现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9.24%),多个板块的个股出现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加息的预期并没有伴随准备金率的上调而消除,时值“两会”召开之即,加息传言甚嚣尘上。新的政治契机是否会促成这一传言“变现”?
对此,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单纯靠抑制银行放贷冲动来缓解流动性,可能会造成物质成本价格虚高的状况。市场酝酿早已成熟,新的行业调控可能都将浮出水面。”
流动性顽症
这是央行自今年以来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动作刚刚发生在一个月之前。调高之后,现执行9.5%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执行10%的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在解释这一政策出台时表示,“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
回顾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政策,这次上调是自2006年初至今的我国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了2.5个百分点,而据专家测算,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一次性冻结人民币存款1700多亿元。
“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依然是央行此次重拳出击的目标。但直接冲击的是金融股和地产股板块业绩。”浦东发展银行王曾表示。之前有媒体报道股市太过畅旺也是央行采取行动的原因之一。
虽然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决心一再得以彰显,但市场反馈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乐观情绪。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过高的居民储蓄和过剩的资本流入使得央行一直承受着国内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压力。
就在宣布上调存款金率不久,央行又宣布发行1300亿元的票据,其中首次发行了3年期的央行票据。对此,市场人士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并不能抵消越来越多的新增资金,1300亿元的发行量显示出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在加大。
中信建投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存在调高空间。“时隔一个月再度调高准备金率,可见对抗流动性过剩已然成为央行今年的头等大事。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未来水平,有消息称可能将会在年内达到11.5%。
“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来抑制商业银行的投资冲动,但最后结果往往显示央行唱‘独角戏’的苍白:首先接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可以看出央行对前期宏观经济态势估计不足;另外,单一的利率机制缺少了税务以及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往往效果难以达到初衷。”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背后的调控逻辑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将成为加息的预演。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汤敏表示,从宏观调控的效果来说,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两种措施各有千秋。但从目前现状看,通货膨胀有加快趋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上升,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最新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比较强劲,货币政策则会稳中趋紧,除继续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回笼流动性外,有1~2次加息的可能性。
哈继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酝酿早已成熟。“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两个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接连走高。1月份CPI同比上涨2.2%,甚至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利率。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的CPI将再次走高。”
接下来将要召开的“两会”政治契机是否将使加息成为可能?对此,哈继铭表示:“如果届时新的消费指数出来,且代表关于宏观经济面讨论多的话,有可能促成这一结果。”
德意志银行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央行接连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在诸多加息预期,包括房地产、金融及金属等部分行业不确定的因素空前增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于上海参加瑞士银行年会时表示,央行正在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
北京一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感慨:“乌云已经开始弥漫,但雨滴还未落下。对于楼市,目前已经有业内人士在公开讨论房地产三次调控风暴的问题。”
“信贷调控毫无疑问还将是2007年房地产调控的重头戏。”哈继铭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