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尧 北京报道
中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新集团,0563.HK)近期成为香港股市中交易最为频繁的地产类公司之一。
1月29日,中新集团宣布以6.68亿元人民币取得天津北辰项目全部权益。此前1月23日,中新集团刚以3.75亿港元的代价获取徐州“君临泉山”项目的全部权益。
两
项目规划建筑面积分别为166万平方米和116万平方米。就在2007年1月16日,中新集团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元昆曾表示要在3个月内增加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中新集团新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中也透露,公司正在专注于上海的高潜力投资项目及商机。受在售项目良好业绩的鼓舞,中新管理层称希望将土地储备于2007年年底前增至1500万平方米。
16亿现金“消耗殆尽”
根据协议,对天津北辰项目的收购中,中新集团共计支付2.18亿元人民币现金,另有4.5亿元以配股的方式进行。中新集团为此将发行2.5亿股新股,每股作价约人民币1.789元,较停牌前1.24元有45.16%溢价。发售新股占扩大后发行股本约3.75%。
而在徐州项目计约人民币3.728亿元的总代价中,约人民币1.491亿元以现金支付,余额则由中新集团按每股约人民币1.789元发行1.25亿股新股支付。
在公布截至2006年10月31日的中期业绩报告时,元昆表示集团现有现金约人民币9.444亿元,及配售新股后所得资金7.7亿元,有足够资产购地。但在天津北辰及徐州“君临泉山”项目收购完成之后,这笔资金已消耗殆尽。据公告数据统计,自2006年10月31日至今,中新集团在各类项目收购中以现金形式支付的额度已超过人民币16亿元。
由于该年度的应收款项数额为零,因此新的流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该集团所拥有的几个在售项目的业绩表现。
为增加短期内的销售收入,在此之前,中新集团已多次增持其北京几个在售项目的权益。其中,2006年9月,以人民币2.6亿元的代价将公司在北京西钓鱼台项目中的权益由50%增持至90%;2007年1月2日,以人民币1亿元的代价收购北京后现代城剩余15%的权益。同时,以人民币9000万元的代价将其在北京青年汇项目的实际权益由52.6%提高至73.7%。
上述项目均处于销售期中,其开发进程均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权交易均是与中新集团董事局主席郦松校拥有权益的其他公司发生。
中银国际予“优于大市”评级
以上三个项目将与天津老城厢项目构成未来半年中新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元昆表示,预计有约14亿元预售楼宇款项,于下半年入账。而新购得的项目最早将在2007年开始步入销售周期,元昆表示,下半年销售项目将包括集团目前的成都、长沙及西安项目,相信可达每年150万平方米的销售目标。
天津和徐州新购得项目的开发周期将一直延续至2010年。与此前收购的上述二线城市地产项目将成为未来三年中新集团收益的主要来源。
这种在未来三年内颇有层次的发展使得中新集团在香港股市被看好。尽管受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影响,1月30日,中银国际仍旧将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及目标价同时由1.64港元调升至2.08港元,
予“优于大市”评级。
由于中新发行了3.75亿股股份,加上受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影响,中银国际调低了该公司2007年和2008年盈利预测4.5%和12.7%,但2009年则调高4.2%,
理由是徐州项目首期开始提供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