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修城市总体规划
投资50亿元加强基础设施
南京江北区域城市化加速
据《中国房地产报》 见习记者 陆锐 南京报道
2007年伊始,南京市酝酿已久的推动江北城市化进程工作再次发力。
1月15日,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在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南京市将在2007年以加快长江以北地区建设为主要着眼点,投资50亿元建设“沿江成束、跨江成环、环网相通、辐射周围”的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其中,打造江南江北一体化交通,被列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中之重。
这是继2006年9月,中共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推进“跨江发展”作为未来5年全市发展战略重点之后,南京市在推动江北城市化进程,增强江北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方面,再一次表明强大的决心。
2007重修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市规划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现行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年~2010年)》制定之初,针对江北区域建设做出的规划极少,从整体上看,江北只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板块被割裂开来。尽管在南京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曾特别针对江北做出几次局部细微的规划调整,但现今来看,总体规划严重滞后。
据了解,2006年中共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跨江发展”战略之后,南京市政府曾于10月22日启动了跨江发展调研活动,专项调研报告中特别突出了与“十一五”规划、沿江综合整治规划和“五个中心”建设规划相衔接的项目建设。依据计划,具体项目建设规划期立足五年,重点则在2007年。
“我们去年已经向建设部报请进行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南京市规划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该官员告诉记者,为保护老城区的历史风貌,禁止过多建设行为,南京市现已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向建设部做出报请,并于2006年获得建设部的同意批复,总体规划纲要将在2007年底完成。
该官员特别指出,此次大规模的修编并不仅针对江北地区,基于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考虑,范围更将涵盖“一城三区”,即以商务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主的河西新城区、承担主城综合功能扩散的东山新市区,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仙林新市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江北新市区。到2010年,“一城三区”的规划人口总量将达235万。
“未来新的建设行为将主要集中在这些板块”。该官员说。
基础设施发力,地价飙升在即
据了解,南京市江北区域可划分成五个板块,包括以浦珠路板块、泰山镇板块、以浦口区政府所在地的珠江镇板块、六合区所辖的大厂区板块和以桥北为核心的滨江板块。
而在2007年南京市即将发力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中,包括了加快推进浦仪公路(南京浦口-仪征)、沪(上海)宁(南京)二通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江苏长江以北的江都至六合、溧水至马鞍山、溧阳至芜湖、南京至宣城高速公路以及宁合高速化扩容等项目前期工作。
同时,南京市将加快长江隧道建设,力争长江四桥早日开工,更被列入江南江北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城市过江通道体系,积极化解制约江北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这也呼应了南京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江北与主城联系更加紧密的设想。
南京市六合区房管局办公室主任彭广海认为,政府将推进江北板块城市化进程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能够有效地强化整个城市的综合功能,有利于发展城市建设,并会在缓解南京市交通运输压力方面起到成效,南京长江四桥的建设也将直接使六合区受益。
据彭广海介绍,目前六合区共有人口87万,其中六合区政府所在的雄洲镇约11万,沿江工业经济开发区(原大厂区)中六合本地人口约20多万,来自南京主城区人口约12万,其余人口分布在六合区所辖各街镇。
江北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六合房地产市场影响颇为明显,2002年六合区房地产销售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到了2005年则达到68万平方米,而2006年约为70万平方米。从总体开发量上看,与2005年六合区约1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相比较,2006增长了20%。
据记者了解,目前六合区有在售楼盘36个,均价2600元/平方米,受宏观调控影响,2006年一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现在六合的房价仍处于南京所有郊区房价中的盆地位置,但较2002年的1100~1200元/平方米的价格而言,已经不止翻了一番。”彭广海认同“房地产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一说,他认为,随着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专项规划的落实,包括六合区在内的江北一线在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