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综合报道
2006年12月,英国媒体《卫报》披露,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将接手一项特殊的工作,在法国东部朗香教堂旁边设计一座小型修道院。尽管计划还未最后敲定,但已引起欧洲及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而更多的声音是批评。因为朗香教堂可以说是影响几代人的世界级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即便是如今的国际著名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也会引起柯布西耶纯化论者的强烈愤怒,并被其视为是对欧洲建筑界的“挑衅”。
朗香渴望重新安静
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小镇朗香。这里一直是异教徒和基督教徒朝圣的圣地,原址也是一座教堂,毁于二战时期法军抵御德军入侵的战斗中。20世纪50年代初,柯布接手了它的重建,开始时这位大师是拒绝这项工作的,后来终于同意,并花费了5年时间来重新建造。
朗香教堂在二战后成为柯布一件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它代表了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体量限制,朗香教堂不可能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以高、大、直的空间尺度来制造压迫感,使人产生强烈的崇拜意识。但柯布用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朗香教堂强烈的宗教感,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状,超常变形,成为其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
与柯布相似,皮亚诺开始也对在朗香教堂旁边建造一座修道院持抗拒态度。“当我听说修道院就在紧挨着朗香教堂的位置时,我是不愿意作这个设计的。”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但教区业主的态度和朗香教堂人满为患的现状最终打动了他。现在的朗香教堂要每年迎接10万人参观,终日曝光在闪光灯下,远与柯布希望将它打造成“宁静的心中圣地”背道而驰。
建造修道院是为了迎接12名修女的入住。教区业主负责人让·弗朗克斯·马赛希望能够以此保持教堂的宁静。“教堂成为旅游胜地,观光者络绎不绝。虽然是好事,但始终与教堂应有的气氛不相符。”他说,“我们决定有一批永久居住此地的修女,来保证此地本该有的宁静沉思,修女们也可招待那些参观者,和他们交谈,确保教堂的宗教目的得以履行。”
修道院预计在2008年建成,除12名修女外,还有10个客房给外来的宾客。皮亚诺还将设计一个新的迎客中心,并在朗香教堂周围建造一座植树林,以塑造他渴望的“居住在森林中的感觉”。
修道院能否建成将取决于朗香教堂的身份是否改变。法国政府目前正在为朗香教堂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努力,如果申请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对“世界遗产”及其周边环境有严格要求,教区便不再有权利私自加建或改建。《卫报》评论,该计划是否能实施,“时机是关键”。
“挑战经典大多吃力不讨好”
尽管计划还不一定能最终成型,却已引起轩然大波。而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欧洲本土,欧洲以外的地区对于这条消息则大多是中立甚至欢迎的态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周榕认为,郎香教堂目前仍然是教堂业主的私有财产,教区有权利决定是否对它加建或改建,但朗香教堂的神圣地位与柯布的大师身份决定了这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使欧洲公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在美国某建筑业内交流论坛上,从建筑师对该事件的讨论可以看出评论明显的地域性。来自欧洲的建筑师态度绝望,他们声称讨厌皮亚诺这样的“明星建筑师”在柯布的经典建筑旁大做文章。但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建筑师则比较乐观,出于对皮亚诺的喜爱,他们多少对新修道院有些期待。
不过即便持中立态度的人,也对皮亚诺操作新修道院项目表现出担心。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说,虽然他希望能尽快看到皮亚诺会带来什么样的设计,但他并不认为高技派的皮亚诺的设计风格会与注重革命性的柯布一脉相承。
周榕也认为,大多数世界级建筑师的理念都与柯布西耶和德国建筑大师密斯有一定渊源,但皮亚诺的建筑思想受密斯影响更多。朗香教堂代表了柯布晚年的设计思想,充满了表现主义,这不是皮亚诺擅长的领域。皮亚诺更强调建筑的品质,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技术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卫表示,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建筑发展都会引发不同观点,因为每个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他举例说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也属于加建项目,也经历过质疑,但最终成为一座经典建筑。
但周榕指出,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是古典建筑。古典建筑的设计自有一套法则,并不强调个性。而朗香教堂的个性极强,即便皮亚诺也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建筑师,但历史上在经典建筑旁边加建或改建的案例大多吃力不讨好。例如天才设计师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上世纪90年代被改建、安藤忠雄在路易·康的金贝尔美术馆旁边设计的沃夫兹堡当代美术馆等等,最后都以批评声大于赞誉声而告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