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限的可能:“拉伸空间”的纵体向上

(2006-12-24 15:33:18)
分类: 公司报道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林播 北京报道
 
        “拉伸空间”荣获由万科集团与《世界建筑》杂志共同主办的“WA·万科可能住宅设计竞赛”中的二等奖。在“拉伸空间”的设计者罗文权看来,对于“80平方米的可能”,更像是命题作文,也在工作之余可以玩味的一个课题。
          设计者罗文权目前在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对于这个一边工作一边做的作品,并没有抱太高期望,“我11月25日早上在网上看到的结果是二等奖,非常高兴。”罗文权说,“我只是认为现在很多住宅都是以平面形式展开的,应该打破它原本的设计思路,做另一种可能,于是我用了竖向的方式充分地组织空间。”
          罗文权说,“拉伸空间”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竖向的居住单元,另一个是跃动空间的新体验。设计者为节约用地,将居住空间单元在平面尽可能压缩为4.4m×9m,竖向拉伸为14m,形成4.4m×9m×14m的标准居住单元,在14m的空间高度南向分为4层,北向分为5层,上下划分给两户居住,北向中间层为入户通道,同时也是邻里交往空间。
           标准的居住单元可以进行水平和竖向拼接。户内居住生活空间沿竖向展开,错落有致,形成开放流动的体验。生活在这个80平方米的居所,具有高敞明亮的客厅或工作室,向外延伸有可自行开启的半透明悬挑平台,适合户外活动;有可以沐浴到阳光的浴室和卫生间,可以从床上展望星空美景的浪漫卧室;还有提供公共交往的走廊及廊外玻璃平台(可自行开启)。这些都非常符合此次设计竞赛的命题,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个性与共性交互的空间形态。
             罗文权说:“对于‘拉伸空间’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丰富有趣的室内外生活场所,墙体和隔板一体化延续。设计试图用最少的面来包裹和分隔这些空间,结合室内的错层及楼梯,形成了起伏跌宕的空间体验,从而体现出年轻一代追求理想攀登进取的精神。”
              罗文权参加此次设计竞赛的原因是:万科注重设计的新理念,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一届,也颇有影响力。此次的可能住宅是针对国家倡导集约利用资源的背景下,对年轻一代居住空间的一种探讨。他认为自己获奖原因可能是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并具有多种空间体验。
             以用户为中心的住宅产品开发,建立在利用专业研究技术探求消费者心灵深处需求的基础上,这种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产品需要的原始驱动力。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正进入主流社会,日益成为购房新兴生力军。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年轻群体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也可能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支持者。基于年轻的群体真实生活的创新思考是最主要的目的,科技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演变将带来我们对空间,尤其是对中小型居住空间的思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路峰表示:“80平方米的可能,这个命题很好。在香港、东京的话,都算是豪宅了。我们应该研究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这样才具有社会意义。这次设计更多的表现在空间趣味性上,但是在可行性上,意义不大。”也有评委尖锐表示:“此次参赛作品的总体水准不如上一届。”
              罗文权说:“喜欢很多大师的作品,斯蒂文·霍尔的设计因为有着雕塑般的形体空间和丰富多变的美学追求而耐人寻味,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则超越常规,表现着十足的动态美感。但是在住宅设计中如何能够创造无限可能?这其实都是由使用者的个性决定的,探讨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评委王路表示:“拉伸空间得奖原因是因为这个设计提出了空间布局的另一种可能。这个‘可能’也是设计者对住宅居住属性的挖掘,对住宅趋势的探索,对居住体验的关注,符合当下的中国住宅命题。此次设计竞赛为现实和幻想搭起一座桥梁,为年轻设计师和学生提供舞台,挥洒创意,充分发挥想象力。我们都应该有超前思想的指导,提出一些带有方向性的,符合未来发展的思想,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