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北京报道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许诺得知自己的参赛作品“80m2@MSN”获得二等奖后,一度感到惊讶。他并不认为这份作品像大赛期待的那样,探索了很多“哪怕是不太可能实现的”80平方米的居住可能。
“这不是个太忽悠的东西。”他说。只是在设计图上,一个个小的不规则四边形代表了设计者呼唤自由、实现各种居住可能性的欲望。“我做了一群小房子,让它们想怎么长,就怎么长。”许诺说。
27岁的许诺是在即时聊天工具MSN上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听说此次竞赛的。决定参赛后,他开始从MSN出发,通过“调研”,寻找答案。和形形色色的网友的MSN聊天记录贯穿了他的设计主线,最后的作品综合了众多网友的意见,也被命名为“80m2@MSN”。
80平方米的“想当然”与“不必然”
“80m2@MSN”没有太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设计图上看,是最普通的一梯两户。但几乎所有设计细节都来自MSN上各路网友对“自己的房子”的构想。许诺的聊天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在22~28岁之间,包括大学老师、律师、银行职员、广告公司职员、作家、IT工作者等等。他为聊天对象设计了很多问题,例如“你希望这80平方米里面有什么,不希望有什么”、“你挑房子最注意什么”、“你想要什么样的室内装修”等等。
许诺原本以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对房子津津乐道,但实际上很多人都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他发现,调查的群体虽然还很年轻,但很多人已经开始变得现实,不愿意幻想,甚至有人认为房子会是一个经济负担,让人提不起兴致。一个网友对他说:“这些问题还是等我有钱以后再回答你吧。”
“和他聊过之后,我挺绝望的,也不知道这80平方米能探索出什么可能。”许诺说。
而那些还愿意想象“自己的房子”的人,提出的设想也都非常理性。几乎没有人对大房子感兴趣,有人甚至希望房子面积最好在45~65平方米之间。很多人提出,房间最好是长方形的。一个网友说,他讨厌任何弧面;另一个网友说,他懒得装修,希望一切都已布置好。
大部分人要求房间干净并可自由发挥,于是许诺最终设计了简洁的双L型平面,围合成不规则的四边形。白色的墙面、错落的窗户与阳台、斜屋顶和天窗都来自网友的随意幻想。
MSN聊天记录左右着许诺的设计形态。交流越多,他越感觉到自己在设计之初的种种“想当然”并不准确。在最初的思考中,阳台是被他忽略的部分,他一开始甚至打算去掉这个部分。但在聊天中,很多人主动提出了对阳台功能的期待——看书、听歌、晾衣服……甚至有人说,阳台可以用来吹风、听雨、晒太阳。
“就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个东西有点多余。可是他们的话却让我不得不反省,在设计的时候做了多少想当然又不必然的事情。”许诺说,“其实,人的真实想法和设计完全是两回事。”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概念化”
主办方万科把这次竞赛看成一次概念设计,呼唤年轻建筑师的设计价值观。而许诺的“80m2@MSN”天马行空的想象却不多,也不是纯粹概念化的设计,这也是他对获奖感到惊讶的原因。
评委会主席、《世界建筑》杂志主编王路表示,“80m2@MSN”虽然表现得不是太有奇幻感,设计也很实际。但评委最终还是授予了它二等奖,是因为整个竞赛不是比较可行性高低,也不是比赛谁的设计更不现实,而是考虑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者在表达建筑空间可能性上,提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而“80m2@MSN”的想法独特,没有被局限在普通的室内设计上,表达方式也很清新。
评委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也指出,在评选时,不同思路的作品会受到不同评委的青睐,即便是“80m2@MSN”的概念感不是很强,也会因鼓励多元化的评选原则受到喜爱。
“参赛作品的可操作性都不是太强。‘80m2@MSN’如果应用到实际开发中,也会遇到密度低而导致开发成本过高的问题。但相对其他作品来说,‘80m2@MSN’要实现起来就较容易一些。”董卫说。
据万科品牌管理部相关人士介绍,万科并不会把竞赛成果落实成具体方案,因为两届比赛以来,报名者大多是在校学生,实践经验不多,只强调概念性的设计,体现年轻建筑师的建筑概念探索及居住价值观。而许诺也同样希望,“80m2@MSN”可以带来一些介于实用与理想之间的概念。
“其实我的设计比较现实,在某些程度上强调概念化,但也不是完全偏离实际,选用的材料和技术在今天看来是完全可行的。”许诺说。他也强调,“80m2@MSN”的设计另有突破。“我们每天在公司做的设计都是很匆忙的,基本都是客厅朝南,卧室朝北,餐厅的旁边是卫生间。我在做‘80m2@MSN’时,在房型布置上作了一些变化。”他通过与网友聊天,发现这一代的年轻人并不着重强调空间私密性,于是他设计出了开敞通透的空间,以供居住者自由发挥。
董卫也赞扬了“80m2@MSN”特殊的空间布局。“‘80m2@MSN’的空间组织方式很有新意,有很强的社区感。虽然实际操作还有一些问题,但它带来了清新的概念。而且它看起来有很强的轻松感,有一种设计者好像在画着玩,把竞赛、名次抛在一边的感觉,很符合年轻人一切随意、随心的特点。跟现在有些厚重的、感觉费劲的设计大不相同。”董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