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时尚农民的居住理想

(2006-11-06 14:20:32)
分类: 公司报道
一个时尚农民的居住理想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蔡文娟  河北报道
 
 
             当王宝强戴上墨镜,穿着JNBY的最新款男装在俱乐部玩桌球的时候,谁都不会把他和《天下无贼》里的傻根联系起来。住在有24小时电梯充满暖气的房间,走路的时候戴着MP3,用IBM电脑写BLOG。你看不出他和这个大城市里的时尚气息有任何不符的地方。演员成为他的职业后,长期出现在镜头、聚光灯下,更是锤炼出他举手投足的沉稳自若的明星气质。虽然在家中,他仍然保留着爱吃小米粥和大白馒头、花钱节俭等等的农民习惯。但他已经习惯了生活在接受采访,参加时尚聚会,周围聚集着名人好友的日子,似乎已远离了曾经标准的农民生活。
               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怀里揣着几年来积攒的6万块钱,愿望是能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傻根现实生活中的扮演者王宝强在成为电影明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回自己的河北老家,用自己几年来积攒的片酬在那个贫瘠的村子里给家人盖一栋村里最气派的楼房。
                  刚拍完《天下无贼》那会儿,记者采访他,他说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除了给家里人建房,自己也想在北京城里再买上一栋。虽说在家乡建房的愿望已经实现到结尾,可如今说起当年要在城里买一栋楼的海口,宝强自己都笑话说幼稚,“根本就不知道一栋楼的概念是什么样子。”而到目前为止,租房仍然是他对居住理想退让后的一种实际做法。从郊区搬到离工作室近的望京,再从望京搬到黄金地段的后现代城。租金自然是高得让农村人咂舌,但对于生活质量的理念已经深入其心的王宝强来说,租好房也是物有所值。但跟个人生活比起来,全家的幸福生活才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在家乡买田置地就是他心中的梦想。现在让他感觉最真实的温暖还是来自家中那栋已经竣工的小楼。
                   2004年9月,王宝强也在拍戏的间隙回了家。这一趟回家有些不同寻常,一边是媒体跟访,一边是地方政府的重视迎接。最重要的是在王宝强心里还装着另一件事——大会塔村最好的房子——他的新家。
 
N年后的又一场露天电影

                  和王宝强一起回家,转辗经过河北邢台,一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城市。在这里,深夜邢台火车站门口的出租车是不打表的,30元跑一趟南和县城。
                  与出租车司机搭讪,询问邢台出过的名人。除去古人郭守敬,王宝强的名字也算在这儿深入人心。“那个傻根?跑龙套!后来演了冯小刚的大电影就家喻户晓了。”在这个城市的人眼里,南和县总归是个“破破烂烂的地方”,至于大会塔村,自然是穷乡僻壤了。
                  中央电视台7套栏目组通过南和县宣传部的人拿来了电影放映设备,来给大塔村的村民放映一场露天的《天下无贼》,村里的宣传科也积极配合,村里广播站大喇叭的声音传遍四里八乡:“今天晚上,大会塔村放电影《天下无贼》!各村民看电影别忘了每户要留人!小心像电影里一样遇见贼啦!”多少年了,大会塔村没放映过一场电影,更别提是村子里自己的明星。
                  附近的村民赶来,在王宝强家两座平房之间的院子里挤满了。CCTV7栏目组和邢台市电视台都忙着给王宝强做采访:“我从小就看露天电影,看《少林寺》之后,就有了拍电影的梦想。没想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之后,让村子里的人看到自己演的电影,觉得很满足。”
                  大会塔村的村支书被一旁的记者问道:“村支书您多久看一场电影?!”为了表示自己关注教育和村里的文化修养,村支书毫不含糊地答道:“一个月看一场电影!都是教育片!”
                  记者继续问:“您村子今天这样热闹,大家都赶来看王宝强演的《天下无贼》,那您村里多久没放过电影了?!”“村子里十多年没放过电影了!”村支书因为第一次接受电视台的采访,紧张之余说露了馅,全然不知自己说话的前后矛盾。
十年前村子里的一场露天电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而多年后这一场电影的回归却映出了这个村庄依然的匮乏。“那叫人山人海,那叫相当地热闹。”在记者深夜赶到后,王宝强用宋丹丹小品中的台词向记者形容。他每次回家都会像今天一样引起南和县宣传部门的重视,采访和探望让这个日子成为大会塔村的节日。而热闹的背后,也是对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的村庄的居住质量的另一种映照。
 
大会塔村的变迁

               很久之前,大会塔村有一座水塔,人们开会的时候都会聚集在这里,所以这个村被叫做大会塔村。如今这座水塔早已拆除,但这个名字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有着1000多人的大会塔村至今仍然属于贫困地区,这里的村民世代务农,村里大片的玉米地和棉花地。现在正是丰收季节,人们都忙着秋收,田里却见不到太多劳动力。
             王宝强的姐姐王永芳为记者充当向导。和所有村里的妇女一样,王永芳也有着善良淳朴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丈夫在家具厂工作,挣钱养家。她没工作的时候就待在家里,早晚给家里人做饭做家务或者务农帮着秋收。不忙的时候打打麻将,算是消遣。平时她住在旁边的小林村,离大会塔村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小林村有不少家具店,连着四五家,大多比较简陋,但已经算是这个同样贫困的村庄里所拥有的大企业了。
               十多年前大会塔村放映功夫电影《少林寺》,中国功夫与这个村子还颇有些渊源。梅花拳是大会塔村祖上传下来的功夫,每到传统节日,各家各户练梅花拳是村子里的习俗。所以大会塔村的孩子,从四五岁的时候就会练习梅花拳。这练着练着有的还是做了农民,有的开了塑料厂,有的无所事事。多少年了,才练出了一个王宝强。按照村支书的话说,前些年村里最有出息的就是在县城开车的司机。
                村子里大多人家都住着独门独院两间敞亮的平房,几十平米见方的院子里一棵枣树和柿子树。不远处的葡萄藤连着菜地,丰收的季节里,白菜辣椒长势喜人。
                院子里简陋的浴室是用砖头搭建成的,与其说是“浴室”,倒不如露天澡堂更确切。一块布帘子做门,浴室里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用一特大号的塑料袋早早地加满水放在屋顶上晒着,一根胶皮管子通到浴室里,遇上大太阳的天气,袋子里的水被晒热了,自然就可以美美地洗上一个澡。
城市里见惯了捉襟见肘的小户型,来到农村自然会羡慕这里的天高地阔。而在大会塔村的年轻人眼里,能住进城里的高楼大厦才是他们此生永远的梦想所在。
                 村里一年轻人笑着说,“城里200平方米的房子和农村200平方米的房子在居住概念上是一样的,可在我们这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既没有像样的厕所,也没有奢华的装修,洗澡不方便,甚至喝的水都不干净,这样的居住条件算得上是在享受生活吗?”
 
大会塔村的“新动力”

               大会塔村的夜晚9点刚过,就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房间里惟一的一盏灯泡,让房间显得很昏暗。王宝强每次回家和村里的朋友聚会,都和这帮朋友喝得酩酊大醉,惟独这次没有喝酒。
“今天晚上,把他们几个都叫到家里来。”王宝强对大哥说。
“对!今天晚上到家里来,商量如何建设新的大会塔村。”
                村子年龄大的人都盘算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年纪小些的还不懂事。王宝强和身边的这群朋友,算是村子里的中坚力量。几个人在这个20平方米的屋子里落坐后,指了指朋友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大会塔村的未来,大会塔村的未来就靠今天在坐的这些人了。”
                这群村里的骨干年轻人中,有几个是小老板,自己经营塑料厂。在王宝强成名前,这几个年轻人也是地里种田的农民,想着像祖辈一样娶媳妇成家,务点农活。但自小光屁股长大也练着梅花拳不起眼的王宝强真的成为电影明星之后,带给大会塔村的这些年轻人一些改变。
                 朋友王瑞风现在已经不在大会塔村了,自己在县城买下10多万元的房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我当初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大会塔村,去县城。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王瑞风憨憨地笑着,“受宝强的影响,我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做出成绩来,过好日子,住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也能风光地上电视,坐在那让人采访。”
                   说是塑料厂,其实就是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后的再加工。“这个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了,对外还是要说好听一点,就是塑料原料生产和成品加工,也就是塑料事业。”当上老板的王瑞风明显说话有底气,而且显得比其他的几位年轻人见过更多的世面。
王瑞风的确是“见过世面”。在前不久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中,他和王宝强一起参加了录制。能在《鲁豫有约》节目上亮相,这在家乡可是个大新闻,一方面播出后的高收视率让王宝强提高了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从未上过电视的王瑞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上节目之前,我的塑料厂里存放着十多吨的塑料原材料卖不出去。上完电视后,走在街上都会有人主动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就是上《鲁豫有约》的那个人。从那以后客户不仅多了起来,而且对我的信任度特别高,都希望能和我有合作,我那仓库里的塑料原料不到两个月就全部卖光,缺货缺得厉害。之后让朋友跟着我开了一家塑料二厂,结果其他几个朋友开的塑料厂里的产品也都全部卖光了!”王瑞风一口气把这些话说完,显然,能成为王宝强的哥们,让他觉得倍儿有面子。
                  对于如何建设新的大会塔村,一群毛头小伙子也只是满腔雄心壮志。
                 大家出谋划策,在用方言讨论着致富的各种细节的时候,王宝强也在一旁陷入真实的苦恼,他看上去少年老成,虽然像他这样的年纪在大城市里还是个孩子,但同龄的农村人让他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他也苦恼于当他的大宅建成入住时,他还有他的家族距离他所知道的理想居住状态还缺少些什么?
 
梦想照进现实

              次日,同样房间,同样一盏昏暗的灯泡。
              沙发上,20出头的王宝强和50多岁刚上任不久的村长,继续着建设大会塔村的话题。新的村支书据说上任还不到10天,虽然大会塔村不到1400口人,但在选村支书这件事情上,还是显得有些繁乱。
                村支书见着王宝强禁不住兴奋:“现在各家各户都想让自家的孩子外出闯荡,想着等儿子挣了大钱,回家投资个十万八万。”和村子里最大的父母官坐在一起谈论村子的建设与发展,王宝强说:“我不再像小孩了,应该做一些大人该做的事情。”
                  楼是盖起来了,但村子依然很贫穷,王宝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村里做点事情,充分利用自己的价值给村里的人带来些实惠
                 王宝强想给村里建个水塔,再修一条和自己同名的路,本着光宗耀祖的目的,希望能给村里做点实事。
                  而一直沉默的村长,说出的实情却使王宝强那栋新建的小楼也显得苍白起来。
                “村子缺电,晚上如果用电,田里的机器就不能用电浇水。每增加一个变压器要一万块钱,100千伏才够用,增加两个100千伏的变压器就够用,但一直没有钱。村里没有自来水,每家自己出钱,5000块打一口井,还不是深井,吃的水实际都不合标准。在房子上没啥要求,基本每家每户都有的住,但房子漏雨是常有的事情。原来村里还有一所学校,现在也没了。为了接送孩子去外边上学,全村要耽搁不少劳动力。”
                 王宝强没法不去想自己刚建起来的小楼。虽然楼房看上去确实神气,可偌大的三百平方米,总不能只装几盏昏暗的灯泡吧;看上去不错的楼房,可家中用的还是带黄沙的浅井水,又如何让父母家人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妙处。
                 困难重重,新建的小楼变成孤独的幸福。王宝强也想充分地利用自我价值,来给村里的人带来实惠:“如果投资商愿意来我们村投资,我愿意给他们做代言只收一部分钱。我要为我们村搞好形象宣传,想办法为村里做点事情。以后接受采访时,我也会在媒体上呼吁大家关注新农村的建设,给我们大会塔村做好形象宣传。”
                 回返乡土的王宝强,终于发现自己选择的也许是比在北京,或者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里买房置业都要更加奢侈的安家之路。
                 新房子很快就要竣工,就如王宝强所说:再做广告代言时,跟哪个企业家说说,先给村里解决两个一万元的变压器。一个时尚名人的居住梦想,改变生活的重大努力,此时此刻,那样自然地还原为一个农民对一座村庄的期望。
 
链接:
 
一个时尚农民的居住理想
 
 
王宝强出生的那间小院,在阳光下都遮不住残破。小院的门已经被堵上,如今只有在摄影留念的时候,还可以从胶片里看出一丝古旧的美感。离这里不远就是宝强一家五口住的小院。一颗枣树,和这个院子同龄。
他出生不久,大家就都住到这个院子里来已有好些年头了。等王宝强刚从少林寺回到老家时,一家五口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里,中间拉上一块布帘详细.....
 
 
一个时尚农民的居住理想
 
 
 
王宝强,15岁那年在电影《盲井》中演的是小煤炭工人元凤鸣。在影片里畏畏缩缩地说着河北夹杂着河南口音的方言,是“被卖了还在替人数钱的那种农村孩子”。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他已经只身一人在北京混迹了几年。
8岁,村里放了电影《少林寺》,这个闭塞农村偶发的一次娱乐行为给了王宝强仅有的梦想详细.....
 
                                  责编:龙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