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 , 广州危改资金来源仅提取市经管房租金收入的百分比

(2006-08-27 20:58:33)
分类: 金融实务

据《中国房地产报》 见习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广州开发商有望重新介入老城区的危房改造工程。

      近日,从广州市有关部门传出消息,称广州市建委及相关部门近期正在研究危房改造新模式的具体实施细则,最快会在一两个月内对外推出,届时会有数块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区域对外推出招投标。这意味着,对开发商关闭的危改大门将重新敞开。

 

危改困境

 

        广州市危房面积激增、危改资金紧缺是促使政府部门重新考虑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的关键因素。

        公开数据显示,广州市2002年在册的危房仅18.8万平方米,2004年普查在册的危房面积迅速飙升至91.1万平方米,目前有待改造的仍有近60万平方米。

         广州市政府部门去年曾表示要在2010年之前完成2004年登记在册的危旧房改造。但以目前进度,如果仅继续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要在限期内实现目标,困难系数不低。

        危改资金的缺乏是对开发商解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悉,目前广州的危改资金来源仅仅是从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即每年4000万~5000万元),这个数额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新模式的研究前,广州的危房改造曾采用过三种模式:一是开发商出资并负责拆迁,速度快,但导致旧城区的密度越来越大,还遗留了为数不少的烂尾地或烂尾楼;二是完全政府主导,开发商被拒之门外,拆除危房后腾出的土地,建设成公共绿地、广场、停车场等,缺点是速度太慢;三是由政府统筹,居民参与,进行危破房的成片改造,但规模大,资金不足。

        而即将出台的第四种模式,则是由政府部门继续主导统筹,同时引入开发商参与,由政府负责拆迁,成片改造与零散改造同步推进。据介绍,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又可以防止烂尾现象的产生。

 

为城中村改造做铺垫?

 

         2001年前,开发商得于参与危房改造,政府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危改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此后,开发商便失去了介入旧城改造的机会,原因是有关部门认为“同开发商合作进行危房改造是行不通的,不仅造成土地出让金的流失,而且责任不清,开发商的商业风险转嫁给政府,为改造危房推进实施留下了许多棘手的遗留问题。”

因此,此次解禁对开发商而言是个利好。广州光大花园副总经理陈洪志表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开发商有机会介入另一类领域的业务,可以增加旧城改造的实战经验,对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有很大帮助。”他说,“我们非常乐于参与这样的工程,利润低也无所谓。”

          保利地产有关人士也表示,“如果政府需要开发商支持的话,我们当然会义无反顾地参加。”

         但广州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则认为,危房改造让开发商介入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旧城的密度将会变得更大,城市会更乱,这与政府疏散旧城人口的思路相背离。

        “开发商进入后,政府可以减轻一些资金压力。”合富辉煌研究部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表示,“但从防止老城密度加大的角度出发,政府应该严格限制容积率,多余的地最好用来做绿地或其他公共配套,改善居住环境。”

         当地一位土地专家则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政府并不缺钱,没必要那么迫切地引入开发商的资金。”他认为让开发商介入危房改造可能是政府想传导一个信息,是为以后开发商顺理成章地介入城中村改造做铺垫,因为,从防火等安全角度看,城中村也可以算是一种危房。而且,相对于危房,城中村才是政府真正的“心病”,因此,解禁前做一些这样的政策引导和前期准备也是有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