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人物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中一在6月29日海南博鳌论坛参会嘉宾住所声称:“开发商别再对政策进行观望了,要从长远和国家大局出发,主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张杰程磊
王子鹏
“开发商别再对政策进行观望了,要从长远和国家大局出发,主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6月29日21时,刚从机场赶到海南博鳌论坛的参会嘉宾住所的朱中一,接受了本报记者近两个小时的独家专访,这是一次话题开放性很强的交流。
一个多月前,俗称“国十五条”的国务院办公厅第37号文在酝酿多时后公布。几天前,深圳市政府公布了详细的实施细则,这份被称为国内首个不折不扣执行“国十五条”的细则公布后,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是否会对其他地方正在酝酿中的细则以及部分开发商的观望心理形成冲击呢?
刚刚履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不久的朱中一首次在公开场合对“国十五条”进行了解读。这位面庞清瘦、思维清晰的中房协负责人曾先后任职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建设部办公厅主任等职位。在这两个职务任职期间,曾参与房地产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
朱中一的建议显得中肯而角度新颖,在多年的行业观察和草拟政策法规的经历后,他的发言令其看起来像一个专家型的领导者。
比如,在内地房地产业多年快速发展后,他提醒说,把注意力集中于从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满足需求转向供给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居民自住型住房需求的关注,并注意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在讨论城镇化这个通常被开发商当作长期楼市利好的话题时,朱中一同样表现出了专家的视野。他认为至少以下几种城镇化模式是不可取的:放任富人的购买欲望,向他们提供足够多的低密度住宅项目,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多地依赖房地产发展来加速推进城镇化。朱中一认为,这种非理性思路无疑会带来不少的城市病,要吸取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教训。
朱中一在谈论城镇化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要推进城镇化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考虑,房地产商要理性地在这两者中间选择机遇。随着城镇化的梯度消费理念的逐步深入,大中城市的压力将会被逐步分散。
以下是本报记者与朱中一的对话。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部分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对政策持观望态度,对此,您有何看法?
朱中一:别再观望了,开发商要从长远和国家大局考虑,主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开发商不要存侥幸心理。现在,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统筹安排,既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又要体现地方政府的责任。对于“两个70%”,在操作上,我个人的建议是,落实到城市,由城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布局,并将套型结构比例分解到具体的区域。
中国房地产报:“国十五条”出台前后,围绕房价问题,开发商、购房者和地方政府存在一些相互的争论,您支持何种观点?
朱中一:从市场角度来说,供求关系始终是市场研究的主要方向。前几年,大家侧重关注供给这个层面,认为这是目前市场主流的研究方向,而对于住房的真实需求的研究是缺乏的,是不够理性的。这次“国六条”提出各地政府要搞好当地的市场真实情况的预测,要加强和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这些都是为了真实地掌握供求状况,尤其是掌握真实的需求状况。
为什么强调研究自住需求,因为前一段时间5个房价增长过快的城市,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房价上涨以后,当地居民的需求存在,但购买力跟不上。所以要理性地、客观地研究自住需求。这里的理性有两层含义:针对老百姓来说,要逐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不能太提前消费。另外一层的理性是关于开发商的,要从国家的大局来看国家的政策,首先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紧缺的资源,不能毫无限制地去占用;再有,从当前市场形势看,中小套型是市场紧缺的产品类型。从这个大背景来看,这个政策不是权宜之计,所以开发商要理性,不用观望了,要积极适应这个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正确的政策。
中国房地产报:“国十五条”出台后,业内有许多声音认为,“90平方米和两个70%”的有关规定使得房地产业的规则改变过快,缺少一定的缓冲,一些热点城市的楼市能够适应这种剧变吗?
朱中一:这就像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上世纪70年代出台时,也有很多不理解和不支持的声音。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利国利民、利大于弊的。当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完美,现在,37号文件在行业内的舆论环境与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的舆论环境是相似的。
中国房地产报:新政后,大多数地产商的机会在哪里?
朱中一: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就是要总结和借鉴国外城市的经验和教训。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拆迁更新、农民进城,对于房地产的需求量在今后一二十年间仍然是相当大的。但各地城镇化的进程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人为地去推进城镇化。这对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所以各地政府和开发商对城镇化进程的判断一定要非常理性。从中国的国情和当前一些地方的调查,进城农民主要居住在小城镇,随着农村城镇建设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随着基础建设条件改善,教育条件的改善,本地的住房条件也随之改善。这样的需求也是需要认真、理性去研究的。所以对于开发商来说,应逐渐树立梯度开发观念,从大城市往二线城市转移,甚至去小城镇开发。
中国房地产报:您能预测一下今后的房价走势吗?
朱中一:通过调整住房结构稳定房价是目前各地政府的主要工作,对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宅的土地供应方面,采取限套型、限房价的这部分住宅的房价一定会降一些。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是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除去采取限套型、限房价供应的这部分住宅,其他部分住宅的房价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中国房地产报:中房协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朱中一:当前,我们响应政府政策号召,推广一些在中小套型方面做得较好的优秀企业的经验,同时也在委托《中国房地产报》组织一个优秀中小套型的优秀设计竞赛活动。同时,致力于加强行业治理去规范企业行为,这些都是为了贯彻当前政策。我们的常态工作则是,对于政府的政策我们作为行业协会要积极地去宣传,让大家正确地理解政策并帮助大家适应环境。另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会向相关政府领导反映,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扮演好桥梁的角色,这也是我们协会的主要工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