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一
非上市公司如何与境外资本对接?今年年中,中凯集团一度频频传出与境外基金接洽的消息,半年之后究竟“热恋”结果如何?记者在住交会“诚信论坛”上专访了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总裁杨益华。
“中凯集团曾为双方合作设想了很多方式”,杨益华说,包括现在比较普遍的项目股权合作,或者外资直接收购。但事实上,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中凯目前已无在售项目,现金流周转稳定,并无资金之虞,因此这些显然不是最佳之策。
“去年上半年我们就开始假定银行融资收紧的情况下,为企业如何保证现金流充足做准备了。所以即使在宏观调控下,我们所受影响也不是很大。中凯已做好了起码两年的准备。今年春节以前中凯不会有很大的项目启动。”杨益华说。
与资本“创新对接”
杨益华指出,目前一些开发商向外资银行或基金借贷融资,很可能实质上是出让股权或是项目作为抵押。但由于外资对中国本土市场尚不完全熟悉,以及对内地开发商操作方式的不信任,往往非常谨慎,合作案例多半是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
“而这种曲线借贷的方式,是开发商比较愿意进行的,因为几无风险可言”,杨益华说。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中凯城市之光”23、24号楼,已被调整为酒店式公寓,中凯将长期持有自营。“这种酒店式公寓现在有很多外资基金青睐,中凯完全可以将其出让或抵押来获取资金”。
但中凯将采取的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模式创新。杨益华透露,中凯即将联合外资成立“不动产开发管理服务公司”。
不同于以往房地产筹措资金和开发管理的一体化,该公司将实现二者分离,专门为纯粹的机构投资者提供开发运作流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服务。这可能是上海本土企业中首个此类公司,此前只有个别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涉足。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有4~5家的股东。除了中凯以外,还有来自于中国台湾以及美国等地的投资者。除向投资机构提供服务外,“不动产开发管理服务公司”还可能为中凯本集团项目提供专业化的模块或整体化服务,但也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方可获得项目的开发管理权。
而在杨益华看来,内地开发商一直以来扮演着“多面手”角色,其中必然有很多不透明的环节出现。“建立统一的管理公司,就可以使得整个开发环节及产生的各种费用趋于透明”,并且可以通过集中管理、集中采购等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商
另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不动产开发管理服务公司”不是附属于中凯的公司,而是完全市场化的。用杨益华的话来讲,“这样的模式是国际通用、但是国内缺乏的盈利模式”,而对于与境外资本的合作,“建立一种成熟的合作模式才最为重要”。
“现阶段国内开发商的瓶颈,从表象上看是资金链的延续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中国原有开发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杨认为,从前期的资本筹集,到产品创造,甚至是营销都由企业自己来完成。这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使房地产商越来越不堪重负。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凯比较倾向于地产开发的“美国模式”,即传统开发商裂变“投资商+建造商”,投资由基金进行,而项目开发、销售管理等由建造商提供专业化服务。
杨益华告诉记者,美国的开发商往往占有1%到5%的投资比例,而95%以上都是投资者,投资者只承担有限风险。这种“有限合伙制”无疑可以迫使开发商必须进行有效风险管理。
而随着境外资本对中国楼市的熟悉程度加深,他们将会从相对保守的整体收购模式,逐步加大介入项目开发的力度,而其前提是找到可信赖的内地开发商合作。未来的中凯即将定位为两种角色:一是房地产风险投资管理商;另一是房地产服务商。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
“中凯最终要做的,是国际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商”,杨益华如是强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