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10月底,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一语惊人:今年上海可能出现近600万平方米的空置面积,加上去年年底的395万平方米,总空置量近1000万平方米,接近1996年、1997年空置房顶峰时期的数量。
但是,上海房地产界部分人士却发现,上海商品房空置量实际远不止1000万平方米。面对有效需求和投机需求的双重萎缩,消化空置房已成上海房地产市场燃眉之急。
不止1000万平方米?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上海空置房的数量有可能达1400万平方米左右。他表示,到11月7日,上海市商品房成交2346万平方米,按照“金九银十”的惯例,10月份是宏观调控以来成交量最大的一个月,共成交151万平方米,假定11月、12月的成交量与10月份相当,预计今年上海商品房成交量也仅2600万平方米。而另一方面,截至11月7日,上海商品房新增供应量达到3648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考虑到今后两个月还会有新房上市,因此今年的供应量估计突破4000万平方米。两相对比,估计今年将有14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要到明年销售,占到今年市场供应量的35%。他特别指出,2006年还会有大量竣工现房上市,空置房的问题将更严重。
上海独立房地产分析师顾海波也作了相类似的计算。他说,据不完全估计,今年上海的的住宅竣工量约为3000万平方米,而住宅的需求约为1600万平方米,一手住宅明显供大于求,根据上海网上房产网的统计,截至2005年9月23日,可售房源有208816套,以每日销售500套计算,需要14个月才能去化掉。与此同时,大量新开楼盘正源源不断地上市,9月28日网上房地产上市18个楼盘,共计6900套,同日成交只有500多套,加上二手住宅的抛盘汹涌,供需不均衡更加明显。虽然上海9月份住宅成交量环比8月份上升50%左右,但与去年同比成交量不到50%,所谓“金九银十”也已经大打折扣,空置情况将日益严重。
对待空置态度迥然
顾海波说,过去几年上海每年要动迁10万户居民,大约创造800万到1000万平方米的住宅需求。由于大量的集中和前置消费,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随着旧区改造的日趋减少,加上现在消费者的日益理性,住宅消费断层现象显现。
尹伯成认为,造成空置的原因主要是最近三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太旺盛,房价炒得太高,上涨太快,涨幅太大。空置房的大量出现,与政府部门采取的“双向调控”措施也有关:一是“两个1000万”的推出,增加了中低价房供给,尽管现在“两个1000万”还没有全部上市,但事实上正在落实中,无形中增加了市场的供给量;二是政府部门抑制了投机需求,投机退潮,但房价降幅有限,开发商用包括“捂盘”在内的各种办法拒绝调整房价,房价高在天上,购买者的钱低在地上,房价仍脱离购买力。
除了价格太高之外,尹伯成认为造成空置的原因还包括:房价与地段不相匹配,房型与实际需求结构不匹配等。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空置房,业内人士对之的态度不一。尹伯成认为,当下上海空置房问题已很严重,目前的空置房不是正常的空置,与1997年相比,目前的空置房情况有两大不同:一是量大,1997年上海供需绝对差(竣工面积减销售面积)778万平方米,占供应量的二分之一,而现在到年底估计要有1400万平方米空置,差不多是1997年的两倍;二是解决难度大于1997年。经过2000~2005年的快速发展,上海50%以上的人都买了商品房,而且买房的人大多是有购买力的。现在没有买房的人,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和外地来沪工作的人(包括农民工和到上海来经商工作的人),而这三种人中只有到上海经商的人才是有购买力的,因此市场上的自主性需求已经疲软。而经过宏观调控,投机性需求也已经萎缩,由于房价高企,租金回报又低,房地产实际上已经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投资价值。
尹伯成看来,解决空置房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大量商品房空置,既浪费社会资源,又威胁开发商生存,且易造成市场波动,不符合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要求。
顾海波则觉得上海如此之多的空置房未必全是坏事。他认为,作为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适度的空置房是正常和必须的,能起到平抑房价、打击投机的作用。这次空置房的出现,是非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必急于找出路,让人们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慢慢恢复理性和理智,让大家学会思考,这个代价是必须花的,不必太过紧张。顾海波的这一看法得到了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的赞同。
如何解决空置房问题
顾海波认为,要系统对待商品房空置问题,一方面仍要管住地根和银根,另一方面要遏制投机、抑制投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双向收缩,逐步达到动态平衡。
尹伯成认为,既然空置房大量出现的根源在于房价过分脱离购买力,解决空置房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降价,价格下降之后,老百姓的购买力才会出现事实上的上升。他说:“去年底到今年初,上海的房价上涨了大约35%,我认为价格应当在最高点的基础上下调30%。”
尹伯成之所以认为价格应该下调30%,除了考虑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房价涨幅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考虑到银行的风险。目前,购房最多只能有七成按揭,房价即使下调30%,房子变现的价格依然可以保证银行收回本金。尹伯成说,上海房价尽管会继续下调,但并不会过分降价,因为楼房毕竟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与股票不同,而且上海的经济地位也决定了上海房价不允许大幅度调整,但是适度调整却是必要的。
尹伯成建议,除了降价之外,政府部门还应采取其他配套措施,其中包括放慢“两个1000万”的上市节奏,将“两个1000万”变成调节市场供应的手段。政府部门还应从政策上支持真正的住房消费需求,只要确实是自住而非炒房的,并且家庭有一定的收入,可以考虑放宽贷款比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