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茜
11月12日北京市建委发布信息:至10月底,全市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258.5万平方米,涨幅为9.2%,占商品房空置面积的69.4%。
“一方面是购房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房屋空置,供求存在错位矛盾。一方面是新开发楼盘入市,另一方面又是未消化的存量房不断增加,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会长陈同顺如是说,空置房也成为了开发商的心头之痒,一些中小开发商急于变现。
消化空置房虽不是“一日之功”,但意义重大。有人算了一笔账,258.5万平方米的空置住宅,按照每平方米4000元、每套90平方米的保守估计,这个总额100多亿元的市场可以满足北京近3万户群众的住房需求。假如目前的存量房能够顺利进入市场交易,将对房价起到向下拉动的力量。
伴随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举措,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的呼声高涨,业内人士认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就要从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两方面入手,而“十一五”建议规划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以刺激消费为落点,空置房是否能借此契机得到消化?
政策调控 空置住宅难“变脸”
曾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建委将考虑把空置住宅作为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的房源。记者却得到了“目前为止,没有这方面任何消息”的答复。
“解决空置房问题仍是市场行为,通过政策干预市场未必能起到良好效果。”北京市建委新闻中心主任徐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市建委已经把如何解决空置房列入议程,但“需要多部门协作,现在还在酝酿当中,不便透露。”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投融资中心副主任郭明莉称,运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一金融工具,通过收购二手房、空置房或合适的商品房,为无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广大弱势群体提供租赁用房,可以解决部分空置房出路。但目前该方案尚处于调研和基础数据的搜集阶段。
“如果相关部门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对普通消费者当然是好消息。但可操作性值得商榷。”链家房产中介机构市场总监金育松这样评价,“首先在目前的空置住宅中销售尾房比例不小,这部分尾房往往房型较大,不宜改为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其次是不集中,分散若干户也不形成规模用以改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对开发商来说,降价无异于割肉,宁肯闲置也不愿意降价是绝大多数开发商的心态,再者如果一个销售楼盘中有商品房,也有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价格上的差异,很可能会引起已经购房者的不满。”
经纪公司积极对接
信息瓶颈难以突破
消化空置房,除了开发商的自销外,房地产经纪公司也早已关注这块市场,积极抢滩销售代理业务。
“开发商刚开盘的时候宣传力度非常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但是销售旺季过后,开发商不可能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这个时候,已经有渠道的经纪公司就存在优势。”北京顺驰置业负责人这样认为。
链家机构在今年2月初成立了“链家尾盘销售中心”,积极介入开发商空置房处理;顺驰置业在今年4月得到农总行3亿元授信,8月底又获得了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等数千万美金投资后,也“着重考虑空置房市场”,北京顺驰置业总经理助理赵红奎说。
但和经纪公司相反,开发商却显得没太多兴趣,对接仍然是“一头热”。两家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主动上门要求代理销售空置房的开发商仍是少数,究其原因,金育松认为“开发商不愿意把自己尚未销售出去的房子称为尾房或者空置房,尤其是一些大的开发商,在房子销售达到一定套数的时候就已经获取了利润,因此空置房屋对其没有太大影响;再者,就空置房的销售,开发商与经纪公司的合作属于比较新的模式,经纪公司本身存在的客户和渠道优势没有被充分认识。”
尽管经纪公司热情高涨,但令他们头痛的信息瓶颈却无法突破。“大多开发商合作态度低调,而目前北京市建委发布的信息也只是空置面积,具体的楼盘、区域却不能获知。”因此,目前经纪公司只能通过经纪人接触部分项目了解何处空置,或者以拍卖的方式获得一部分“债权房”,这种信息不对称是空置房难于消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房协城市开发委曾与中房道勤地产机构发起“中国尾房网”。中房道勤地产机构专案经理张国宾介绍,创办网站的目的就是为有意出售空置房的开发商和购房者搭建信息平台。他坦言难度较大,尽管已经建立了专门负责信息搜集的队伍,但仍以“主动告知”的形式联系开发商。“设立企业在网站上的登记入口以及建立消费者的会员制,是我们正在完善的工作。”张国宾表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