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高考语文复习纲要及应试策略(3)

(2006-01-08 21:35:25)
分类: 高考语文@冲刺
2006年高考语文复习纲要及应试策略(3)

来源:leiwen网络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全国卷120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的鉴赏、名句名篇的补缺和文化常识(全国卷23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国卷10分)
(1)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
(2)“6+1”方法: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3)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①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③注意特殊句式;④注意词类话用;⑤注意译文通畅。
(4)答题方法:①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句意自见);②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③后组合(重在调整,前后照应,确定复句关系)。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5)文言断句可综合使用虚词断句法、句式断句法和谓语动词断句法(说明:遇到疑难句的翻译也可用此法。)
2古诗词的鉴赏(全国卷8分)
㈠考查要点:①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②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③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④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⑤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⑥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㈡答题要领:① “诗言志”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和体味。②分辨设题的四种类型(简答型、评价型、比较型、综合型),依据不同类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确定思路,组织语言。③诗词鉴赏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诗中写了什么(理解内容——词句的意义)?2>怎么写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语言特点:谓语动词和特殊名词的妙用;使用了哪些意象)?3>为什么写(了解背景,把握意象体味意境领悟主旨)?4>这样写的好处(分析表达技巧及其效果)?④分辨把握五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c边塞征战、d咏史怀古、e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⑤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㈢高考设题的四层次:
①字面意义:a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b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 c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
②思想感情:a联系其人其事 b整体把握作品 c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③语言鉴赏:a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关键。b通过修辞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轨迹。 c把握谓语动词和特殊名词的妙用。
④技巧赏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两个方面,即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包括两大内容,即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㈣鉴赏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①抒情: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②描写:直接(正面)、间接(侧面);③咏物(叙述);④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2)艺术手法 :
A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夸张、拟人、通感;②结构类(作用:强调突出)排比、对偶、反复;③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设问、反问。
B表现手法: ①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②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对比、反衬、象征、铺陈、托物言志等;③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④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等
㈤鉴赏步骤:⑴诵读(了解大意)。⑵解题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⑶释句解词(找意象)。⑷入境(品情思)。⑸会意(领会主旨)。⑹评价(评定优劣高下)。
㈥答题手段: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点(概括知识点)后面(分析阐释),纲举目张。
㈦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㈧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3名句名篇的补缺和文化常识(全国卷5分)
(1)复习重点高中2-5册课本中的名句名篇。范围参考背默总览,采用古代诗词名句分类(天地山水、日月风雨、花草虫鸟、时令节日、爱国忧民、述志抒怀、.乡思离情、愁恨悲欢、.友谊爱情、学问成才、事理哲理、写作要领等)的方法识记,把握重点兼顾其余。注意: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
(2)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文学常识,触类旁通。(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中三篇附录,还有单元的注解和各个文学课文的注解①)
(3)文化常识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文化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从题型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题型:①表述性单项选择题,即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作家,外国作家等相关的文化常识合理组合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或表述错误的一项。②连线型单项选择题,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或主人公)等用横线搭配连接,构成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应正确或错误的一项。③填空题。④判断题。⑤可能将名言名句与文化常识混在一起考,所以著名人物不可或缺,要适当记一些。
(4)备考方法:①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②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③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5)文学常识题有可能设置在第I卷的语言基础知识题位置上。
五、文学作品的阅读(全国卷22分)
考点: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先内容后形式)。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④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高考侧重于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1)解题重点:把握作品形象,体味作者情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作者的语言。
(2)阅读过程:泡、找、进、猜、补。
(3)答题要领:强调三句话,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4)答题五步骤: ①认真读题(文题)预测联想;②浏览首句,了解梗概;③阅读全文,边读边画(重点: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时间、数据和有关资料、主要事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语言的特点和修辞的作用)。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④审题干(判断答题的范围和要求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B、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C、看赋分,配答案);⑤开始答题(把握文体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线索,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的题。)。
(5)答题要点:
——3——
[1]散文阅读:A抒情散文设题点:景和情或事和情的关系;叙事散文设题点:关键字词;风格设题点:语言特点和表情达意的关系。B抓住线索、体会意境(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品味语言;
[2]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设题点是对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A分析人物(①分析塑造手法;
②把握人物思想性格;③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补充鉴赏人物形象;④分析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行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B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所揭示主题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发展的曲线); C体味环境描写(着眼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3]戏剧阅读:设题点: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语言,即对话和独白。
A 分析戏剧冲突(原因,性质及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戏剧冲突方式:a 人物的性格冲突(外部冲突),例如《雷雨》;b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内部冲突)例如《窦娥冤》;c人物与环境(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冲突,例如《茶馆》。B 揣摩戏剧语言(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6)答题方法:
①以文解文(见科技类阅读);②以事解文(事,即相关背景信息和相关事实);③以理解文(参照常理,理解语句的意义);④以情解文(以人之常情揣摩人物的特定心情);⑤解答主观题至少有两道题用原文原句或用原文词组、语句组装。(鉴赏方面见古诗词鉴赏题)
⑥试题思路:
A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 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B关键性语句理解: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C信息筛选性试题: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D归纳主旨性试题: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E清理文思的题型: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F审美鉴赏性试题: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G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7)有效地组织答题语言: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C、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