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支持 ,夜宿敦煌,来龙去脉(3)
(2008-10-05 20:39:08)
标签:
来龙去脉敦煌历史博览园敦煌菜植物园沙生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OK,不由分说就下了车。空地上摆放着两张小桌子,一张桌子的两侧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在吃西瓜……“嗨,你好!”男的微微胖,先跟我打着招呼,“你好”,我应,随后即进到大门里,查看一下房间和卫生间的环境走出来,男的又问:“从哪来?”“从北京”,很快我又改口,“从酒泉、嘉峪关……”,我想他们一定也是背包客,于是接受邀请先坐了下来。女的白白净净的,略显瘦弱,这时,拿过果盘让我吃一个,看看自己还没有洗的手,我谢了,简单聊几句天。果然让我言中,男的是马来西亚人,女的来自台湾,在菲律宾旅行时他们相遇,现在成了一对准情侣……明天一大早就出发去莫高窟,然后直奔此次出行的最终目的地新疆。多少有点惋惜,毕竟这是我在敦煌,也是在月泉山庄青年旅舍认识的第一对颇有好感的同道。
“也许明天我能够早起,赶出来给你们送行”,站起身,我向两位告辞。“那太好不过了!我们要合影留念……”身后传来欢快的声音,而我已随着张经理的身影向老宅对面的树条子搭建的柴门深处走去。
“小木屋?”,听说有刚建好的木房子可以住宿,灵机一动我改变了投宿客房的初衷,把旅行中的家,瞬间就转了一个场。
院落是个大果园,天黑看得有限,弯弯曲曲的砖头铺就的小道在一挂挂灯笼的映射下,有一种安详的、迷幻的、沉醉的感觉,路的尽头就是后来给我带来别样体验的小木屋。门口的灯先亮了,崭新的,泛着光泽的原木色房子在土地上支撑起来,底部的结构有点像云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干栏式,只是没有离地面那么高而已,门口和窗下还延伸出一个长方形的晒台,有小桌子和小木墩,挑了那块在宁夏沙坡头沙漠景区搜罗来的,印着红黄蓝绿紫色块的方巾铺了上去,在那里喝着咖啡看杰克·凯鲁亚克的名著《在路上》……不过不是当时,是次日我从沙生植物园转回来时的突发奇想。
榻榻米床、松软的干净的被褥、小开窗,实木桌凳,还有电源,呵呵,这可以当一个电脑板台,整个电脑上的写作和收藏图片,就可以在这张近乎方形的木桌上完成了……嗬嗬,我总是为自己在途中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安排而欣慰。
小木屋不多,只有宝贵的5间,独立存在,分散在不同的方位,且每个都有自己的合乎特性的名字,我圈定的那个叫“大漠风情”,呵呵,不知道后来人住的时候,它会不会变了模样?
整个敦煌逗留的日子我都住在这里没有搬家,大概有这么几个因素坚定着我的决定:住宿有房间和小木屋双重风格选择。木屋是真正将身心融入自然,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情愫,让人心生怀念。可以多人包住,价格在200元。房间卖床位20元至50元,随淡旺季略有浮动,费用不算高;可以点菜吃饭,敦煌菜、川菜为主,价格、味道皆可,码还够大;就在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和沙生植物园旁边,房子的后面就是鸣沙山的山体边缘,可以不用买票进园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沙漠带给人的心情变化;距离周边的一些景点和管区,比方敦煌历史博览园、敦煌民俗村、敦月广场等地不远,徒步就可以到达;去公交车站和莫高窟的车站不远,如果不忙,老板会派车接送;敦月路是敦煌最漂亮而安静的路,有3路公交车频繁经过,进入市区各处方便,可以招手即停,票价仅1元;老板一家热情好客,如果幸运,你会看到张爸爸演示给你的一手漂亮的书法,还会品尝到张妈妈亲手制作的味道绝美的敦煌驴肉黄面,赶上季节,可以交很少的钱,在果园里摘果子,天天享受水果餐;早上,听着鸟儿的啾啾声起床,在高大的树木丛间吸吮清爽的空气和抚弄露珠的清凉,趁着夜色回到舍区,总会看到通红通红的灯笼高悬,仿佛回到家乡一般,游荡的心踏实了、温暖了;果木丛中的红亭子是宵夜的舞台,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啤酒打开了,情不自禁地要手舞足蹈,看看那又是谁在弹起吉他,对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