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小镇走投无路,有一天接到诗人雨田的电话,叫我找黄富敏,去绵阳教书。我给黄打了电话,他叫我去。
于是我去他那里上班,他开了一个少年作家班,培养少年作家。很久没有到绵阳了,我去了,觉得一切都很新鲜。我住在他那里,给他打工,教的是小学生,中学生,主要教写作文。办了一份报纸《少年作家报》。我们不但要教书,还要编报纸。
他给我一千二百元一月。我没有说什么,黄,我原先就认识,一起写诗歌,都爱好写作。是朋友了。
他带我很好,常在一起吃饭。我们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地点在绵阳,教书,迫使我学习,锻炼了我的学习与写作的能力。
教育有一句话,你要给别人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
鲁迅说,写作的要诀,就是多看与多练。
一起教书的有石吉庆老师,杨发兵老师,换一个环境,心情不一样,我参加了西科大的海子诗歌纪念会。
我的水平一般,不是很杰出,好在没有误人子弟。
在绵阳,我在《莽原》发表了组诗,得了400元稿费,请了客。我与绵阳的朋友交往,学了很多。
黄说,人是活一口浩然之气,他说,钱是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
我说,我一生做其他的都没有干成,他说,你是学的这个。
他说,禅生于无。他练习书法,我收到影响,向他要了字,他送给我一幅书法,是于江写的,内容是返璞归真。挂在小镇的我的房子的客厅。
他说,你给虚无的文化弄疯了不值得,他说,你要向我这样快快乐乐的。
我在他那里收到影响。也得到锻炼。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雨田还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没有成功,她也在那里教书,是射洪的。教的时间不长,她叫董荷子。
我先住在黄那里,后来搬出去,自己租了房子,很简陋,一间房子,有厨房与卫生间。
女儿曾到我租住的地方。
在绵阳,我得到王英去世的消息,我曾追求过她,没有成功。她是绵阳师专中文八二级的学生。我的两个同学患了病,我去看望了。
那一段时光过去,回望来时路,如梦如幻,我们只生活在现在。
未来是什么,又有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