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一个学道的人说,众人皆可为师,万事万物皆可为师。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老师。每一个人,各有所长。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向这一个学一点,向那一个学一点。
每一个人,据佛教说,都有五百功德。
寸有所短,尺有所长。
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一点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万物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松树挺拔,经过严寒,坚贞不屈,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可以做自己老师。
水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可以理解为众,也可以理解为三个人。
选择好的学习,不好的改正。其实,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总是互相影响的。
《永乐大典》上说,以心为师,以众人为师父。以心为师,听从自己的心灵。正如歌里唱的,耳朵用来听自己的心灵。倾听内心的生音。
藏传佛教有上师。那是引导自己修道的人。上师加持,才能成就。佛经里说,佛为三界的导师,是天人师。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这作为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就可以做老师了。
师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师”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由此引申指军队。“师”在商周时代属于最大的军队编制,人数众多,
故“师”又引申为众人。后转指官名,又专指掌教民之事的官职名称,引申指教师,掌握专门技术或知识的人,还引申指模范、楷模。也作动词用,表示效法、学习。另外“师”还作尊称用。
《师说》里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负责传道,授业,解答疑惑的
分类: 随笔 |
分类: 随笔 |
在成都,我听见一个人说,要过慢生活。
就是不要急躁,不要那么慌张,忙中生乱。时光慢悠悠,不着急,慢慢来。看天上云卷云舒。
有一首诗歌叫《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 美国总统林肯说,我走得很慢,但从没有后退。
谷子要几个月才成熟,一个人要长十八年才成年。时光缓慢。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缓慢的乌龟赢了。
分类: 随笔 |
畏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担心自己遭遇不利。
孔子说,人有三种畏惧,畏惧天命,畏惧大人,畏惧圣人的话。
海德格尔分析了畏,是对无的焦虑,迫使人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斯坦利·霍尔 认为恐惧源于“对疼痛的预期”,即当个体预见到可能带来伤害的情境时,会产生恐惧反应。这种预期性恐惧与生存本能密切相关,例如面对死亡、疾病或社会压力时,人类会本能地产生防御性畏惧。
马基雅维利 提出权力平衡理论,认为恐惧与尊重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两大要素。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恐惧往往比尊重更有效,尤其在权力斗争中,利用恐惧心理可以快速建立统治。
海德格尔 将畏惧视为“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他认为畏惧源于对“无何有之乡”的未知威胁,这种威胁既非具体事物,也非客观存在,而是存在本身的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
弗洛伊德 认为恐惧源于对自我认知的抗拒,当个体无法直面自身情绪、记忆或命运时,会产生防御性畏惧。这种心理机制与童年创伤、人格缺陷等密切相关。
人们说,树叶落下害怕打着脑袋。是一种畏惧,担心。
人们说,又害怕吃了不得死,又害怕死了不得吃。
《心经》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分类: 随笔 |
分类: 随笔 |
古书里谈到,以心为师。心是自己的老师,听从心灵,听从内心的召唤。违心的事情不做,有悖于良心的事情不做。
佛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说,即心即佛。慧能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又说,三界唯心。
佛说,心量广大,又如空虚。
都是阐明心的要义。
老子说,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是没有心,把老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心。人有心,所以,为天地立心。
《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心,在于机。见机行事,机会主义。抓住时机。机智。都是心的要义。
禅宗公案,有一则,一群和尚争论,旗帜被风吹动。达摩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帜动,而是心动。
我们在思考问题。千丝万缕。是心在动。
分类: 诗歌 |
分类: 诗歌 |
分类: 诗歌 |
分类: 诗歌 |
碎裂的石头
1
暮色降临,在上帝的指挥下。柴火燃烧
如同旗帜在招展。久违的火。你回来了
在外漂泊已久,而今终于回来了。“归来吧!
归来吧!远方的游子.”一个声音在呼唤。常思回乡隐居
与山林为伍,采菊,种田,牧牛,钓鱼
垂钓远方。远方就是你自己。在他乡,在黑暗中
回到故居,妄图把自己埋在地下
一生向往远方,而终于回到故里
“你六十岁时会回来。”父亲预言道。而你知道
你还将奔赴远方,因为现在为时尚早
你已将自己交给远方。在那里,一片叶子
落下来。冬日的风吹散了阳光。而在
故居,你才是安宁的。石头碎裂成块,父亲
准备修房子。老了你会回来,望山,望川
望夕阳。冬日烤火,夏日垂钓夕阳。牛
卧在水里,你会想起童年,曾在池塘边
着迷地望着彩云,而今,再也没有那种迷醉
2
火燃起来,在除夕前夜。一个诗人回到故里
必要感叹一番。故里,题材,无法释怀眷恋
抓一把泥土放进口袋,带到远方,以解思乡之苦
或拾起一块石头置于案几。远方在眼前
一忽儿身在这里,面临暮色。泥墙,瓦屋,虚无
词的组合带来一连串意象。地震过去了
地震棚还在,女儿在其中看电视,而你进去
睡了一觉。一生在寻找,企图明白真理,而那
只是虚妄,是妄想中最大的妄想,包括世界
从哪里来。你的心从未安宁过,在痛苦中度过
而今,家人团聚。田野。松林。坝子里堆满柴
一个村民从京城回来,在修房子,我看见
他正在洗衣,大约他的女人没有回来。医生退休了
回到村里。只有我,还将到异地,我必将归来。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在他回忆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句话是一个时代的励志名言,有一个苏联人说出
而你,虚度年华。一切是虚无,又是真实
“为了虚无的文化而疯狂,不值得。”有谁知道
这是一个人的命运。星辰,有它的轨迹
远方,他说,远方。当远方不再远,更远的地方
就是远方。而一切只在现在:此时此刻
“如果时间只有现在,所有的时间都没救了。”
而现在:只有辙迹。板凳。火。灶。案板
水缸。对于抽象和移情,一个人必须信任
3
灯与纸亲吻。暮色中,谁在颤栗
谁的一腔痴情付之东流。落花流水
春已归去。现在是冬日,大寒已过,只有一人
面对秋天。一个唯我主义者的词。故里
三月。桃花。春光。成为幻象。而火
在燃烧。在故居,烤火,阅读,成为梦想
而今,它终于实现。明天就是除夕
过去成为人类的记忆。在这里,不思索形而上学
忽而就是夜晚。外面的寒星。鸡在鸣叫
柴火升起来,谁也不明白在故乡那温暖
踏实的感觉。肉和年一起被烘起。“你
退休了,正好做一些自己所喜欢的。”一个人
只想从深渊伸出手拯救自己。除了留下字迹
他一无所有。他这样想,同时责备自己的惰性
对上帝,只是一种推测。对这世界的解释
支撑。自古至今,谁也没有见过上帝。“我怎能事鬼?
连人都没有事好?”这句话是对的
4
一个人寻求故乡,又要寻求功名,这是双重犯罪
在原动力,他拿起一册诗歌阅读,然后说
淫荡而肥胖的钟声是好的。另一个人说
那是一个人的个人史。一个人的历史
淹没在故纸堆里。正史之外,是否存在另一个人?
人在大地上,是最高贵的生灵。他的最高成就是科学和艺术
而一个人在宗教里打转,一无所得,沉于玄想,想明白
真理。只有事物:青山;绿水;白云
人,活在世上,加入存在,成为石头的邻居
总要做一些什么,或者创造一个人,留下辙迹
创立一种宗教,修一座庙宇。建立一座工厂,一种制度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留下一种花香,或者种下一棵树
而我活着,写字,种田,沉于青山白云。一个人
在世上行走,遇见朋友和宿敌,“前世的因子”
我们在天空沉浮。大地颤抖。星辰。一粒种子
由另一粒种子代替。头脑中的风云。一个人
总想把握世界,而一无所获
石头碎裂,旁边是公路。竹林。然后是池塘
稻田。山林。稻草留在田里,还有稻茬
5
一个人终于静下来,听风,听雨,听云,听泉水的流动
沉浸在乡村的情景中。腊肉挂着,鸡在鸣叫
人迹。板桥。霜。古代就是现代。时间过去
等与时间现在和将来。我曾到远方寻求生活
曾修法患病离婚,歪曲的反映现实
曾品尝火山的葡萄,有过恋人和朋友
而今,在龙山故居,勤奋阅读,翻开书册
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小镇,我整日转悠
在柴米油盐之间。窝在屋里,间或为老鼠写一首诗
想到过一句咒语,只是空想,非非想
6
过年,气氛浓郁。你收到第一条短信
他说,总会有人看的。这时母亲起来。外面
是黑夜。黎明就在前方。这世界是唯一的
你是唯一的。你转瞬即逝,世界依然留存
火焰旺起来,它或许由上帝点燃
或许就是自己的本性。空性。常寂
龙山,我回来。无数次回来。无数次离开
最终我会回到这里,在文字里做梦
岁月过去了,相看两不厌的,只有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