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绵阳读的大学。我只是读了大专,是专科,不是本科。我的父亲送我去。
在那里读了三年,我现在常回忆起那些岁月。现在,人们说,在那个年代,读上专科就不错了。我的家乡的人说,我是重石庙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可是我没有业绩,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大概是命运使然。
我读的是中文科。在家乡,我拿到录取通知书,一看是专科学校,就觉得不是那么好,不是本科,不是学院。
那是我受的最高教育了。
我坐在靠后的位置,勤勉的读书,有一次竟然考到全班第二名。
我们学的科目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逻辑,党史,写作,文学概论,欧洲文学史。
我辜负了我的所学,没有取得成绩,我的同学多发达兴旺,我退休回家。
在里,我参见青春文学社,学习写作。在元旦诗歌大赛,我获得一等奖,这对我是鼓励,促使我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到今天依然坚持,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但是乐此不疲。
我读了《诗探索》,读到北岛的诗歌,大受启发,诗歌水平提高了许多。
不读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我不会教书,不会从事教育事业,我可能会走上另一条路。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人在出生以前,真主就安排了他的道路,深以为然。
在那里我成了学校的广播员,在学校的路上,我听着喇叭里自己的声音。在那里,我看着黑板上自己写的诗歌,有一种迷醉的感觉,感觉到神奇,从此以后,我写了几十年,直到现在。
在那里,我与三个同学要好,余勇,邹世龙,何代华,我们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
一起写诗,学习文学。在那里,我暗恋中文八二级的女生,为她写了一本诗歌,被我埋在学校后面山上的树下。
我给她写信,她拒绝了我,但是请我到她家去做了客。在回学校的路上,我看见她冷若冰霜。
2008年,她去世了,我知道后格外伤感。
在那里,国家发饭菜票,生活变好了,我也长了个子,在那里,我得到良好的教育。我带了一台收音机,我们在绵阳广播电台点歌,竟然播送了,是电视剧《武松》的插曲,
有一件事,在一次政治经济学考试时,老师判我不及格,我找到老师认了错,才及格,不然,我可能毕不了业。
三年的时光过去了,毕业了,我要求回到故乡江油,我如愿回到了江油。感谢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