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与怀旧

(2007-05-11 21:34:42)
标签:

电影

分类: 随笔
 

电影与怀旧

 

何鑫业

 

 

 

    1900年生于西班牙特鲁埃尔卡兰达镇的路易斯·布努艾尔,是欧洲著名的电影大师,他拍摄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逝世于1984年,临去世前,他把一些老朋友叫来,有气无力地开了两个玩笑。一个玩笑是说:“感谢上帝, 我是无神论者。”这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话,表明他的无信仰。另一个玩笑颇有诗意,他说:“我承认,尽管我讨厌人世,但我还是愿意死后每隔十年再从死人中站起来,走到一个报亭买几份报。我别无他求。我腋下夹着报纸,脸色苍白,蹭着墙边回到墓地,在那里读报,看看有没有我从前的消息。”

 

布努艾尔擅长在影片中表现永恒的东西,他对永恒的理解是西班牙式的,他说:“永恒便是怀念”。一部影片,若干年后人们仍然记住它,并被影片中的某个场景、某个情节、某位演员的形象感动,记住它的主题歌,这部影片便是永恒的。

 

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格里高里·派克“手拿一份报纸,穿着条呢西装,跳跃着走在满是鲜花和洗过鲜花的水的五月的大街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镜头,曾经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和“阳光”,感动了整整两代人。而《苔丝》中,那辆“四轮马车载着戴白色宽边帽的苔丝和一位少女全部的梦想,穿过一大片树林,一个水潭,进入一个无边的开阔地”的带有速度的画面,曾经令多少唯美主义者产生了无法抵御的怀旧情结。

 

怀旧在本质上是一种需要,是人对已逝岁月的毫无挑剔的纪念,它的特征是“一切都是美的。”怀旧也是一种恐惧,是人对未来世界迎面而来的非常事物的不适,它的特征是“往日已去”。电影并没有迎合怀旧主义者的需要,然而在“感怀旧日美好岁月”的人看来,电影满足了他们对某个年代的特定的人物、穿戴、建筑、事件、旋律,甚至一辆马车、一袭披风、一个夹雪茄的姿势和一首歌的追忆。这种“追忆”的效果,在电影是意外获得的。

 

布努艾尔在拍摄《欲望的隐晦目的》期间,在整场戏的末尾,他突发灵感请演员费尔南多·雷依拿起置景员放在凳子上的一只大麻袋,背在肩上走出画面。没想到这部影片在西班牙和法国接壤的比利牛斯山脉两侧的图卢兹和安道尔放映时,当地的安道尔人大加赞赏,因为他们祖先就是喜欢在出远门时在肩上搭一只麻袋,搭的姿势也和费尔南多·雷依的姿势十分相似。

 

    电影回顾展利用了人们的怀旧情结,而怀旧题材的电影却并不令怀旧主义者心动。怀旧主义者需要的是“真正的旧”而非“模拟的旧”,这也便是《美国往事》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各不相同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