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4||访村手记(10)
(2025-10-03 23:27:03)分类: 雁过留声—朝花夕拾 |
东河台某处道路尽头,有一处砖混结构的房屋。门口朝向是弯曲的公路,房屋的背后依靠着连绵起伏的一座座群山,本地农户的建筑走向都是如此。有一座铁索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平时,估计溪水清浅。雨季期间,溪沟的水流自然暴涨。我走在上面,看着溪沟的下方,觉得水势还挺猛的。那家房屋养着狗,看到陌生人来,就叫嚷起来。
好在随行的科长跟在我身后,一位老婆婆赶紧把狗呵斥住。进入房间后,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人家招呼我到柴房小坐,一般情况,都是坐在柴房位置。推门进去,就看见火炉子烧得正旺盛。我有些惊讶,“这么早都烤火啦?”我随口询问着。“我们都烤了好几天了,天老下雨,冷得狠啊!”老婆婆说着方言答复。我顺势也就坐在火炉一边的沙发上,与老人家拉起家常来。
有火炉的缘故,我觉得房间里面的气温很高。随意观察了一下,房间内侧就是锅灶。很显然,这间房屋就是厨房。火炉是那种经过改良的。铺着一张圆形的桌子。火炉灶膛可以烧有煤,也可以烧木柴。那位老人对于本村的情况了解甚少。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另外一位老者返回家中。他显然知道要稍微多些。聊的话题变多之后,我发现他们两个有些感冒。随意问了一下,那位大爷拿出一瓶药,让我看看使用说明。原来是一瓶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我看完之后,做了详细喝药说明。刚好有量杯,他们根本不识字。我反复强调喝药的注意事项,不能吃生冷辛辣食品,再三进行叮嘱。两位老人有些感动,说我特别耐烦。他们的儿子也五十多了,刚巧出门去买药了。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养殖蜂蜜。说儿子也十分辛劳,对他们非常孝敬。以前,还能在外打工赚钱,如今好像也找不到合适的务工地方了。
又询问到一些生计方面的情况,老伯伯说家中的蜂蜜卖不出去。已经储存了七八千斤。我有些诧异,觉得他在说假话。于是,老人家就带着我去参观。推门,进入到一个房间,发现里面摆放着大型的塑料桶,里面全部都装着蜂蜜。他说自己的蜂蜜质量很好,没有用白糖喂养。还给我看小罐子装的蜂蜜。我看了一下,小瓶子里的蜂蜜色泽好,金灿灿的,尽管我不懂蜂蜜质量的优劣,但听别人介绍过,说用白糖喂养的蜂子,酿造的蜂蜜沉淀以后,表层全部都是白色的,基本上肉眼可见。只有纯粹的花粉蜂蜜,才会是浓稠状态的。可惜,这么好的蜂蜜,竟然没有销路。长久下去,自然会给农户造成较大大家经济损失。前几年,土蜂蜜每斤卖到50元。如今,每斤才卖30元左右。据说,是个别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专门用白糖喂养,本地蜂糖口碑下滑,影响到市场的销路,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令人憎恶。弄得本地土蜂糖失去市场,无人问津。都被个别户破坏。
走出他们家的小门,我挥手与两位老者告别。在这深山丛林里,陪伴他们的是一只忠诚的爱犬,还有那位五十多岁的儿子。尽管没有见面,但对那位孩子的孝心还是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