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1||生活在别处
(2025-08-24 22:34:11)
标签:
感怀抒情 |
分类: 心灵火花—瞬间情思 |
我们不去试着走进,总是觉得:别人过得轻松。殊不知,所谓的轻松都是汗水浇灌。背后都浸润着不被人知的辛酸。这段时间,我与一些镇干部接触多些,也与其他部门干部有短暂的交流。每个行业都有难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各自的特殊性和行业差异性。
我有几个同学,毕业后走出教育系统。在大家的眼中,当一名教师受到的限制太多,三点一线工作环境封闭,而且交际面较为狭窄,难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则人生充满改变。
而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则留在了教育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我们各自生活状况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我的一位师范同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县级宣传部门,是笔杆子,搜集素材快,关键是思维敏捷,眼光独到,善于和人交流,最能把握宣传的热点。两三年时间,就得到提拔重用。他属于典型的拼命三郎。为了拍摄冬季大熊猫的图片,据说带着干粮、睡袋等简单的用品,硬是躺在冰天雪地的睡袋里面,忍受住寂寞和寒冷,乏味和枯燥,一弄就是半个月之久,蓬头垢面,胡子拉碴。他也善于投资,为了让拍摄出大美秦岭风光,自掏腰包,采集各种装备。一次,他告诉我,一个摄像用的长焦镜头都是四五万元,自行采购的。
这种吃苦的精神,不是谁都有。这种大手笔的投资,也不是谁都有。能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必定会在某个领域拥有独到的制高点。一段时间,各种动植物新闻报道,是他的拿手戏。到了新的岗位,那种干劲更是十足。吃饭都在办公室,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周都不回家。研究薄弱项目,打造多元发展路径,挖掘本土优势。制作文旅宣传歌曲。有几首歌曲,旋律特别优美。还拍摄成宣传片。
记得,某个三月的周末,他邀请我们几个人去某个村实地采风。大家坐在草坪上,围绕茱萸花海做一个旅游庆祝活动。从主题策划到活动组织,包括各种宣传文案,线路设计,节目展播,场地划分,舞台搭建等,事无巨细。本来是部门主办的活动,最后竟然变成全县的文旅活动。由于是第一次举办,也吸引到外县不少的游客,大批车辆涌进去,满山的茱萸花笑迎八方宾客。山谷、溪流、房前屋后,挤满了各地的游客。拍照,散步,观赏花卉,将这个村庄成功推荐出去。这种实干精神和敢于拼搏的魄力,硬是让那个落寞的山村焕发无穷的活力。通村公路,连错车都十分困难,发展乡村旅游之后,变成双车道,铺上沥青。破旧的民房变成了楼房,待在家里办农家乐、开家庭旅馆,到了夏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的收入更是不断增长。
我总是从他者口中获取到信息。比如提升景区档次,每天从汉中开车回来,然后凌晨出发。如此往返。休息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可见强度之大、毅力之强、决心之坚。最后,景区顺利通过上级部门评估鉴定,创建下本县的第一个4A景区。
后来,我的同学调离出去本县,远赴异地担任要职,走到更为开阔的平台。偶尔,能够看到一些新闻报道。前几天,听说职务又一次升迁。尽管人前风光,可背后的打拼总是令人动容。
生活在别处,我们每个人可能只看到自身的不易,却忽略他者的伤痛。跳出封闭之门,试着去理解,主动打开眼界,就能产生更多的共情力,从而拥有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