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40||教学,不能仅依靠技术

(2025-03-02 23:03:15)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技术赋能教育发展。但真正好的教育,是会超越技术控制的。比如,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师生对话深入推进,小组协作从容发生,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困难及时给与心灵暗示,一个微笑,一个夸赞的手势,一个注视的目光;包括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出积极判断和正向引导。

依赖课件,会让课堂教学变成技术的傀儡和提线木偶。说严重点,没有这些精美的课件资源,某些青年老师还会授课吗?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选择权,这些资源需要结合学情做出优化和整合,删减与加工。用于辅助教学方式,采取直观性的演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的内容实现重现,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实现认知思维坡度逐步下降,从而弥补教材中存在的个别缺憾。

周四,我们去一所学校开展教学视导。随机进入一个教室听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我感到十分震惊。整个教学流程严格跟着PPT课件推进,完全忽略学生的接收能力。甚至忽略学生面对这些内容是否吸引和消化。每点击出一张幻灯片时,未等待学生深入思考,或从文本中探究,或者还没进入到咀嚼品读的状态,就开始点击与之对应的答案。一环套着一环,直接将学生的大脑直接当作是接受、存储、输入信息的一个容器。看得出来,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僵硬,被动地坐在那里,任凭花哨的课件播放着。即便有视频,有语句赏析,有思考问题,可这教学流程就是一次课件的旅行而已。想过这些繁多课件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点吗?思考过学生解决某个答案需要一定的时间吗?复盘过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吗?检测评估过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吗?我无语。

很多年以前,多媒体技术才兴起,电脑还是新鲜事物。为提高山区教育现代化程度,大力推进几种模式。给学校配备电脑,还有电视机。我在基层任教,学校在四楼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室。我们不会用PPT,不会制作电子表格,更不会用excel快速统计数据。我们教育系统组织一次大型教学质量研讨分析会议,核心是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争议与保守并存。当时,有崇拜技术者声称,多媒体手段是可以取代教师的,大致意思是这个样。其描绘灿烂的远景,蔚为壮观。所有的学生对着电视机看名师们讲课,就可以完成学业。教师数量会减少。我还年轻,对此观点好奇,内心充满疑惑,但也觉得有难度。远处的名师和专家们现场授课,通过网络传播,即便教学水平再高,我们山区的学生能听懂吗?跟得上外面的节奏吗?难道不是拔苗助长?事实证明,这样的论断确实有些夸张。

进入到数智化的时代,双师课堂影响力依然有限。只能是一种辅助,为部分有潜质的学生提供帮助和可选的资源。兼顾到个性化学生的学习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