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08||2024年第4部:《现代中国的历程》随笔

(2024-02-17 22:20:47)
标签:

读书

记录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黄仁宇这部《现代中国的历程》一书,与之前读过的《万历十五年》《放大历史的视野》等书籍相比,系统性不够强、主线略微散乱,这是我整体印象。估计与自身历史积淀浅薄有关。但优点也有:从发表在报刊杂志文章选录而来,具有思辨性,敢于跳出道德判断和已有定论,陈述独立的见解,呈现出一股鲜活的清流,难怪其历史作品会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言人之不敢言,言人之刻意回避淡化的问题。

黄仁宇的历史作品,善于分析和推理,精妙地从浩繁的史料中寻求规律,着力破译本质,而非简单地交待事件和人物。比如关于明朝财政收入的文章,就令人惊讶。如何维持国家正常运行,包括军队管理,支付官员俸禄,这些问题必须从数据说话。从文章中看出,整个国家财政预算和开支陷入到无序状态。管理部门(户部)无法对全国财政收入做出精准的核算,也无自成体系的话语。包括军费的拨付情况,军队的做法也是投机取巧。给兵部报送的数目是一套,给户部报送的数目又是另外一套。兵部和户部数据不共享,造成了谎报、瞒报,夸大军队人数,从中偷取军饷。这种低效的方式,势必会给运转造成一系列的隐患。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或者外敌入侵、少数民族掠夺等,财政就陷入到极大的危机之中。而君权至上的皇帝确将国家的收入囊入其内,成为私有财产。

这部作品有几个观点,尽管还缺少有震撼力的答案,但却给人许多的思想启迪。比如,“一个人口多、资源丰富、文化程度高的民族与国家,始终不能与外表为优劣的对手抗衡,是历史上一个值得检讨的问题。”专门列举了北宋。不仅土地被党项族西夏所吞并,而且直接被野蛮落后的女真族后金所灭。而苟延喘喘的南宋王朝,最终又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所灭亡。这种文化巨大反差和经济能力对比,让历史充满了魔幻感。到了明代,朱元璋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选择自尽,却是由满族所灭。单纯从军事实力论述,并不具备权威性。而堡垒从内部坍塌,整个管理层高度腐化,却是加速灭亡的本质原因。、

宋代自建国起,就重文抑武,打压武官,防止发生哗变和军队夺权等行为发生。文官地位高,整个北宋氛围相对宽松,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也有了较大提升。明代一味地封闭,从各级官员的薪酬低下,甚至养家糊口还存在困难,就能预测到后期的贪污成风。从顶层制度设计而言,就有着严重的缺陷。只是在强权禁锢和制约下,贪污局面有所控制。而到了皇帝权力弱化时候,对各地裁决管理就逐步退后。

书中又提出:中国的唐宋王朝,是外向的,而且带有竞争性。与之相较,明清帝国的大势则符合内向及非竞争性的概陈。这个新鲜的观点,却是我第一次听见。唐宋王朝影响力不容小觑,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频繁。尤其是繁华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持开放兼容的态度,不排斥外族文化,从而吸引到吐蕃、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臣服,一度被称为“天可汗”。明清帝国却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选择了闭关封锁。据说,朱元璋试图将都城建立在落后的凤县,甚至为了控制人口的流动性,在南京玄武湖上建筑户籍的专门场馆。

我想:《现代中国的历程》一书,适合与另外几部论著进行探究阅读。限于学识之浅短,只能算作是开阔眼界的浏览式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