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的迷失与个体的觉醒

(2023-07-29 00:00:48)
标签:

读书

思考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阅读是一种与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多重对话过程。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心智、思维、知识、情感等因素的有机组合和深度统整。或许会迷失,或许会觉醒,取决你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阅读的迷失:直接以获取信息的实用性阅读会在某种程度造成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出现“精致的功利主义”倾向。阅读功能窄化、弱化、浅化、娱乐化势必影响到视野和格局扩大,造成看问题偏面。

其实,阅读是一个渐进拔高的过程。只读与工作有关书籍,势必有些狭隘。只读娱乐方面的书籍,会沉浸在消遣和泡沫中,难以有深刻的刺激。只读电子方面的书籍,零散信息多,难以形成聚焦效应。阅读,陷入到迷雾弥散的丛林之中。当然,还存在着不阅读的现象。为何不阅读呢?为何不能进入沉浸式痴迷阅读状态呢?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

阅读在短期内收益较低。深度阅读费脑力、费时间。在当下,阅读活动受到了外界一些干扰和分散。比如电视剧、电影、游戏、小视频等,比起单纯的书籍阅读,这些产品对读者的感官刺激更加直接和逼真。阅读,直接获取相关信息,这种以实用为价值阅读取向相对占比较高。

阅读在现实层面很受挫。多数书籍描绘的内容属于正向引导。而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条曲线,有各种起伏。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觉得读过的书,不起作用。与你面临问题是背道而驰。就会对书籍中表达的理想、阐述的观点、描绘的蓝图产生排斥情绪。

阅读在理想层面很微弱。人是环境的产物。大环境如果都在刷抖音、刷小视频、追剧、玩游戏,沉迷于享乐和单纯感官舒服,个体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免不了被浸染和熏陶。先哲让你读书,而理想距离你的实际却遥不可及。与其苦苦坚守,不如乐享自然,尽情享受生活。

朱永新教授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的人,都会成为精神的印迹。

个体的觉醒:阅读是能够唤醒沉睡的心灵。阅读也能够塑造出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成为独特的自己。

与世界对话。阅读,打开我们认知偏差、认知局限、认知范畴,以长远、全景的方式观察、思考这个世界。就像以色列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在书中描述的,你站在不同位置看,就会发现人类渺小。目光抵达不到地方,脚步抵达不到,如南极、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亚马逊原始雨林地区等,可以通过阅读抵达。

如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与他人对话。阅读不同的书籍,就是在试着解读、破译、复原作者描述的内容,并在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做出新的解读和适当的诠释,你在与作者和作品对话,试图寻找出他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进入他们作品所勾勒的或宏大、或微观世界。尽力捕捉作品的隐秘所在和空白位置,在和作者深思交往之中经历情绪变化。

故而,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了爱情之凄苦悲惨,有人读出了女子世界的独特,“女子是水做的”,胜过了若干个须眉;有的读出了万物虚空,“好了歌”所唱: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有的读出了个体在强大权力面前的无助,即便尊贵为皇妃,贾元春最后的结局,还不是令人唏嘘。贾府管家凤辣子王熙凤的下场凄凉,与生前活着时境况形成对比,还不是草席裹身。有的读出了生存哲学。角度不同,理解各异。读一些哲学、文学、心理学,你会发现差异,包容差异,理解差异,学会以旷达之心善待万物。明白罗素所言不假:“须知参差多态,实乃幸福本源。”

与自我对话。各种书籍是一面透视镜。即便身处陷阱,面对死亡。个体超越了这些阴暗、黯淡、无助、绝望。就像小说《辛德勒名单》,主人公还是逃了出来。就像《麦田里守望者》,就站在悬崖旁边,挽救那些在麦田中不慎掉下的失足者,做纯粹的守护。我们从这些光芒中,可以受到启发,反省自我。擦拭心灵偶尔掉落的尘埃。

即便受到委屈,面对挫折,如果能有幸阅读过王阳明、稻盛和夫等人文字,就会知道这些困苦是前行之中的磨砺和必然。遇到迈不过的坎,想一想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阅读,是行走在荒漠中绿洲,给人以希望和力量。阅读,更是创造奇迹的法宝。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创立精神意义治疗法,让无数找不到目标的人重新振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