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破命运的束缚,从史铁生想到的

(2023-05-22 23:57:17)
标签:

读书

感悟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加拿大传奇歌手莱昂纳德·科恩曾在《颂歌》中写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奥地利心理学家“意义治疗法”创始者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指出:“生命就是用来寻找意义的过程”。

史铁生先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作家。散文《秋天的怀念》入选初中语文七上教材,被更多孩子和民众所熟知。我曾经观摩过2次示范课,对他含蓄且内敛、独特而深沉的写作风格做打动,抒情之中流露着哲思,写景之间潜藏着感悟。我曾经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浏览过他多部作品集。

2019年,我试图将《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四篇文章串联起来,完成一篇含金量较高的群文类研究论文,可惜才疏学浅,一再搁浅.2021年,无意间却在中国知网发现有优秀者已经完成了,作者是北京市通州区的,题目叫《互文性阅读” <</span>秋天的怀念>中的应用》。可见,做研究这件事情,既要比天赋资质,也要看勤奋程度。倘若早些意识到这几篇文章内在关联和情感密码,或许我也能拥有一篇独特视野、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为此,我懊恼了许久。

以前读过一本杂志,将作家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生命而写作,一类是以才华而写作(沈从文、汪曾祺等),一类是以知识而写作(培根、钱钟书、陈寅格等)。显然,史铁生当属于第一类。他在《病隙》书籍中写着,“生命是主业,写作是副业。”《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阅读时,我正值青年,对里面描绘的场景有着觉得文字流程,表达明亮。

可惜,笔锋一转,再读就是悲惨的凄凉了,凄凉之中是人生无奈。《我与地坛》中纠结于过往与当下时空交织中,人物情绪经历着多重的转化,在跳跃画面和叙事穿插过程中,以及那种对宇宙、人生顿悟,都让人觉得这些文字寄托了诸多的沧桑之感,饱含着深层次的沉淀和思考。既有无奈的悲悯,也有以平静之心对抗困难的坚韧。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其实,阅读《我与地坛》,我还是最喜欢文章结尾处的一句话。“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段歌舞凝练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名字,大可以忽略不计”。与宇宙间的欲望和悲喜,并不能构成为永恒。所谓的永恒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影而已。一段精彩歌舞只是短暂的永恒,在亘古恒久岁月长河中,我们每个芸芸众生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在人生坐标轴上留下浅浅的足迹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橘子洲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