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方式实践研究开题会
(2023-01-10 23:16:15)
标签:
研修思考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今天,受邀参加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方式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我做了重点发言。论证指导汇总如下:
一、课题研究可行性
1.选题的方向符合当前政策要求、教育发展形势。针对陕西新高考的实施开展实验和调研,研究过程为办学提供思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课题研究思路开阔。涵盖面比较广泛,涉及到课程建设、学科德育、教学改革、学情分析、师资培训、学生管理等。
3.课题研究队伍层次高,整体水平好。高级教师占比50%,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学带占比60%。研究能力强,课题实施方面有人力保障。
4.研究角度具有统整性和融合性。多学科、多课程联动共建、区域打造、内涵研究。本课题组成员有执教历史学科、思政学科的,也有执教物理、数学、英语学科。每位成员课程意识强,可以优势互补,为课题研究带来活力。
二、课题研究实施建议
1.提升研究方向精准性。深入学习省厅、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出台的关于新高考政策及纲领性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2022年修订)等,确保课题研究方向精准、科学、到位。
2.提升研究过程辐射性。要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推广力,增加不同层面的认可度。通过学校的公众号、报纸、电子宣传栏等,宣传新高考育人方式的方面专家文章和实验学校具体做法,在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获得对新高考改革研究和育人方式探索等方面实验活动认可并支持。
3.提升示范指导引领性。发挥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综合能力。落实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由每位高级教师牵头负责,定期举办,促进课题组成员更新理念,增加对新高考了解和认可。
4.提升高中育人成效性。构建符合新时代内涵化发展的县域高中育人有效路径。通过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实验探索,打造普通+特长并行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山区普通高中办学困境。
5.提升经验转化运用性。全面搜集文献,尤其是高中育人方式三新策略。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在数据采集和经验学习过程中,寻求到相应的方法,移植到本课题中,经过本土化改造和优化,提炼和总结山区高中育人有效路径。
6.提升研究过程有效性。确立层级化研究思路。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为高中育人方式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教什么”,围绕新高考,从新课程入手,新理念践行,新教材研究和运用。第二层级是“怎么教”,研究课题,教学变革,目标转型、教师教学行为。第三层级是“教到何种程度”。聚焦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与评价入手。
7.提升活动实施精准性。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和成员情况,要进一步细化分工,压实主体责任。确保类型多样、丰富,从多个角度全面实施。比如举办学科育人论坛,开展同课异构,组织跨区域研讨交流,组织观摩学习等。
8.提升研究成果丰富性。成果呈现总结要多角度提炼。在实践活动中加大反思,比如选课走班探索,新高考评价方式政策出台,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反思,学科建设资源论文。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成果为理论类,第二类为实践类,第三类为制度类,第四类为综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