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标备课·依标上课·超标研课

(2022-11-26 22:03:18)
标签:

思考

研修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新课标已经颁布9个多月了,经历了多轮次研修。打印本,已经被我弄得到处都是批注和褶皱。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是雾里看花。对新课标理念还停留在表层。

对标备课:

教学内容、质量要求、教学提示,都要与教材内容对应。课程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选择,核心素养目标确立到底怎么表述。如何教的问题,应该选取那些内容为教学内容。质量要求是教到何种程度,是符合该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提示则是告诉教师,对应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应该采取何种方式。

比如,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等。在设计学法指导时,就应该搭建必要的支架,做好相应的辅导。在教育教学资源运用方面,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教学作用,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比如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变化意味着整个设计理念调整。不能从形式方面去思考,而要从真正实操及效果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大概念知识为主题,串联相关的篇章,促使零散、浅表知识建构为一体化的学习网络,确保学生学习深度性。

依标上课:

教师要把课标内容转化为教材中的具体目标。将课标中倡导教学方法融入到活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教-学-评”一致性。教的活动,要促进学生充分地学习,评价要围绕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实现目标-活动-效果同频发力。所教非所学,所评并非教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活动偏离教学目标,测评方式没有指向学习活动,或者教学评价及反馈只关注结果,忽略动态过程及学生非智力因素变化。

从理念层面进入到课堂活动。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话来说,就是“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良好品质、关键能力。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做基础,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让所讲授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促进知识在情境中呈现,在运用中迁移,在创新和批判中开发。

超标研课:

学科课标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已。并非是最高要求。要想对一节课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必须超越课标。毕竟,课标是面向全国师生,必须兼顾到整体。而当教师拿到课标之后,必须考虑到课标的本土化、本校化、本班化改造工作。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以整本书任务群为例,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丰富,那么在《红星照耀中国》《红岩》等革命作品阅读时,可以进行适当延伸,组织探究阅读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阅读,增加任务群的广度和厚度。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较为缺乏,存在着大的差异性。那么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时,就要以兴趣激发、方法指导为抓手,确保学生对革命体裁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不是任意拔高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值班(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