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部书:独立风骨与超脱格局
(2022-11-01 22:43:05)
标签:
读书研修 |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
《中华文脉》里有许多另类人士,他们所作所为闪耀着悲悯的情怀,站在普渡众生的立场,却能与权臣做出合理的斡旋。元代名相--耶律楚材与长真道人丘处机的故事感动了我。他们竟然能够不动声色地说服、感化、影响成吉思汗铁木真,让其在晚年放下了杀戮的念头,保全了更多无辜的平民。
我只是觉得诧异,契丹族竟然能有一个如此胸襟的伟岸男子。他没有那些迂腐的效忠思想,满脑子里想得只是拯救无数的普通老百姓。为了说服窝阔台蒙古军队废除攻占城池后的屠城行为,他用税收的方法证明了保留那些当地民众,不但可以让其他地方放弃无畏的抗争,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新的财富。无论是南宋的臣民,还是其他民族。
而丘处机作为南宋人,却能以普渡的方式进行思想渗透。想想这个过程极其复杂,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首领,他习惯了以征战、对抗为主要的攻击手段,对付政敌的方式就是彻底毁灭和血腥暴力。他怎么能放下这种惯性意识,而最终采纳和平的态度,给战败者留下保全生命权的机会呢?我觉得,丘处机定然具有一种超达的智慧,他看透英雄者的内心世界,揣摩着对方的心思,遵循着合理的逻辑,通过长久的布道,促其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丘处机站在南宋立场上,他根本没有机会与耶律楚材建立同盟,更不会主动走到成吉思汗的跟前。但是,丘处机却做了,他以自己独有的格局,让铁血人物背离了早期思想,推进了统一进程。
与耶律楚材、丘处机截然相反的人物是明代方孝孺。这个所谓的一代大儒,面对朱棣的暴力威逼,他选择了果断的、极其壮烈的对抗方式。结果导致惨无人道的灭九族变成了灭十族,连他的座下弟子都无一幸免,为朱允炆王朝活活陪葬。其行为尽管为后人所称道,然细细地揣摩,却觉得过于偏执。我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才十八岁左右,忍不住感到无奈和伤感。为何不保留那么一点力量。这样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时,还产生了莫名的悲哀。明知道历史的趋势已无法避免,为何还要如此偏执呢?或许这是骨子里保留的忠诚吧!
耶律楚材担任重臣期间,为元朝政治的文明进程做出了不菲的成就,推行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的相关政策,让落后的游牧文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主政者接受了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包括文化、经济等方面改良。可惜,他的政治主张和改革举措在窝阔台大汗病逝后被当时的皇后否定。这位宰相竟然被活活地气死。他的政敌借此去抄家,实施报复,结果发现财产少得可怜。从这个事件来看,这名契丹贵族后裔在为官方面确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