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部书:在文化群像中沉思
(2022-10-25 17:45:15)
标签:
读书研修 |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
余秋雨教授的《中国文脉》,是我从初级中学教师书吧借阅过来的。其实,家里的书柜里也购买了该书。只是书籍稍多,有时候我也会忘记。这件小事情提醒了我,年龄渐增,记忆力的确下降了。
最近的变化挺多:克服了内心的焦虑和浮躁。可以平静地沉浸在阅读快乐中。忘记周围一切的喧闹,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读书是一件私有化的事情。阅读的书籍,只有与自身体验产生关联时,阅读才有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脉》属于“文化散文”。记得阅读过一篇文章,把作家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天才型,譬如沈从文、汪曾祺、朱自清等,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第二种是生命型。以自身真实经历为写作对象,每个文字都是生命发出的呐喊和体验。比如史铁生、海伦.凯勒、杏林子、张海迪等;第三种是百科知识型。阅读和积累增加了写作丰富的内涵,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有趣。比如钱钟书、培根、伏尔泰等人。各种名言警句随时会跳出来,每篇文章都是另外一些文章的互文对照。余秋雨属于百科知识类作家,他学术视野和文化积淀,给我们阅读者带来知识盛宴和精神高峰。
阅读余秋雨的文章,可以作为其他作品的注解和诠释。在这部浩繁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有特点的文化人,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余秋雨用自己的视角,进行了有价值的判断和勾画。我时而为屈原的桀骜不驯而伤感,时而为李白不懂审时度势而叹惋,时而为惨遭腐刑的司马迁而痛惜,时而为临刑前还弹奏《广陵散》的嵇康而哭泣,时而会大唐气息中孕育包容文化而拍手叫好,时而会为元朝耶律楚才所做的各种制度改革而肃然起敬,时而为宋朝文化鼎盛和繁荣而沉思片刻。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行走在丛林之中,随时会发现惊喜,也随时会遇到险阻和困难。
文化人,自有其可爱的灵魂,显得高贵,让众人膜拜;也有偏执的思想,无法与世事相融,导致离曲高和寡、应和着寥若星辰。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孤独地上路,他打算布道传经,可是各地诸侯却只愿意聆听片刻言语,并不想做出真正的革新。空荡荡的寂寞留在了身后。千百年之后,孔子的思想从华夏走向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兴起,儒家思想传播,礼仪文明之邦广为传送。所谓的思想,就是能够穿越古今,在时空更迭中留下永恒的印迹。这就叫做文明。
文化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那个时代稀缺品。我总觉得在古代,他们总是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在进入朝堂和逃离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其命运却有着惊心动魄的相似点。比如李白最后的归宿,还有杜甫悲惨的晚年。空有济世之宏远,却少有践行之机遇。他们的画像形影单调,落寞地走在荒芜的小路。好在,所撰写的作品却成为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在反复吟咏、礼赞、解读、研讨的过程中,拥有了多层次的意蕴。这是他们生命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