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赛前集中培训说起

(2022-04-25 22:57:21)
标签:

工作

记载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今天的县级教学能手集中培训会从两点开始,五点多结束。13:28分,我已经抵达了赛点。进入学校,走到会议室。从13:40分开始,陆续有教师赶到。有年轻的面孔,活力十足;有熟悉的面孔,已经久经沙场。

2018年开始,每年在赛教前都会举办集中培训会。从我自己的话语来说,就是“赛训一体化”,让每位参赛教师都能获得一点点提升。不能只是完成一个比赛、展示的任务。

2018年,好像是两个专题讲座。一个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微型课如何上,说课怎么进行。我的主攻方向自然是说课。毕竟,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点滴的储备。

2019年,好像还是专题讲座。但印象不是特别清晰。

2020年,讲座内容不断在调整,专门针对无学生上课,那年是特殊情况。采取案例呈现+专题讲座形式。我做得专题讲座《用心创造虚拟场景 展现个人教学风格无学生微型课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为了便于教师们掌握这种授课方式,还专门搜集了大量微型课优秀案例。比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爱如茉莉》等。

2021年,针对省级教学能手选拔赛制调整,赛前的说课项目改为了教学反思。我做了《教学反思暨现场答辩》专题讲座,设计了关于反思如何进行,从那些角度选取,如何让教学反思具有深刻性。将教学反思与赛前说课进行对比。引导教师客观、辩证地掌握这两种形式的不同与差异。提炼出教学反思的六个特点:“灵活性更强,及时性更突出;关注实践过程,着眼教学效益;形式较为自由,具有发挥空间;体现独特风格,凸显综合素能”。

2022年集中培训,再次做了新调整。启用了教师优秀微型课现场展示的培训方式。两个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我的专题讲座针对老师们授课过程中突出问题,与反思项目紧密结合,给教师更多的实例。

从现场反馈效果看,做优秀微型课的教师,他们的精彩展示应该会激励参赛教师有“见贤思齐”之心。一位是市级学科带头人,她展示的微型课是六年级散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整堂课采取选点突破,聚焦关键语段,多角度迂回穿插,教给学生品析、赏读、涵泳的能力,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整体感知方式以填空的形式来呈现。“        逝去不复返,         空虚抓不住,         日复日……”。搭建细读文本桥梁,培养学生养成语言一种细腻品读、捕捉、归纳能力。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自读、精讲、对话、合作等形式有机穿插,逐步推进。教学方法灵活且多变,以散文的方式教散文,聚焦多层次的诵读,每次诵读的要求不同,每次诵读的形式各有不同。教师范读到位,促使学生品读、听读、练读等环节中,深入文本内涵,把握主旨意蕴,与作者从容对话。引导学生把握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发现一组排比句,巧妙地渗透“微写作”,将读向写迁移、转化。同时,反复地引导学生练读首位两段,找出表现形式相同之处,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失落、焦虑、叹惋……)。此外,借助背景链接资料,“知人论世”,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发学生产生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既对内容有全面深入的解析,也对文本有创造性地思考。

另外一位教师是2021年的市级教学能手,他授课的内容是噪声,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参赛经历。该堂课在我看来,体现了“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噪音特点,通过直观地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以真实体验得出了具体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调动学生不断地思考。在辨析、归纳过程中深入探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善于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总结提炼相关的方法。从噪音特点、噪音传播方式、噪音控制、噪音分类等角度,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断地思辨。比如,关于噪音的控制,巧妙地列举现实中关于噪音控制方式,而非抽象的问题,如隔音板、耳罩等,扩大学生认知范畴,让学生物理知识其实有趣、有用。通过现象陈述,将抽象物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整节课教学环节逻辑严密。从现象入手,逐步揭示本质,再回归到问题解决。先是引出“噪音的特点”,再找出现实世界的噪音;进一步推进,寻找噪音来源,并尝试对噪音做分类;深入探究噪音对身体的危害,顺势解决控制噪音的方式。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且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地往深处延伸。

连续五年的县级教学能手集中培训,实现了赛训一体化思路。每次培训结束,我们举办者都觉得特别地累。无论培训的效果最终如何,但我们的所有努力真实且可行,付出了热情和心血,包括微薄的才华。这是教研员的职责所在,更多的也是一种情怀,希望所有的老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都有长足的规划目标,都可以突破自我的思维定势,在比赛过程中与高手过招,获得真正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