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活动反思 |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
3月13日五点多,给领导请假之后,赶回家里做讲座。在这之前的两个小时,我还是不断地调整讲座内容和细节。确保每一张幻灯片都保质保量。
总共制作了160张幻灯片,还插入了6分钟的视频文件。完成制作的过程,何止辛苦二字。要让突出系统性和结构化,不断地用架构图的方式呈现。故而,在多个幻灯片模板间穿梭,进行拼凑、整合、添加。要想让版式精致,提升美观度。又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背景图片。比如星空图,通过背景与文字相匹配,确保幻灯片播放,能够最大程度地感染听众。为了增加讲座的生动性和思想性,特意穿插了一些励志话语,尤其是经典的语句,算是讲座前的烘托蓄势。有我喜欢的帕克.帕尔默、苏霍姆林斯基、李海林老师、陈大伟教授等,将他们最有影响力的言论呈现出来,也便于从思想和情感层面,调动老师听讲座的积极性。
讲座持续到100分钟后,我明显感觉到咽喉有些疼痛,嗓音开始嘶哑了。本来还打算继续拓展,可考虑到网络讲座特殊性,太长的话,影响到效果,况且我确实有点难受了。在最后时刻,用了余映潮老师的几个句子,他依然是我最敬佩的专家之一。每当疲惫之际,总会以他的事例来激励、调适自己。即便已经攀登到了专业领域高峰,依然保持着旺盛研究热情和扎实行动力,这样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折服呢?面对困难就丧失斗志,那不是我应该有的状态。
点击直播结束按钮,我长叹了一口气,赶紧去找杯子河水,润一下喉咙。看到钉钉群里,有许多的留言和评论。留言主要是现场提出的问题。评论主要是谈个人体会和感想。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内心还是有些触动。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能够坚持把讲座听完,说明这些老师们都愿意寻求进步,渴望获得新理念、新知识,渴求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可以与时俱进。
对于课堂转型而言,一场讲座并不能彻底地推进。变革是渐进且漫长的,理论引领着行为,到真正付诸在教学实践中,却需要修正、检验、调控、改造,故而过程艰难。况且作为以经验为主的教师,要想变革已有的模式,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今天,另外一位师妹发了她写的文章,声陈让我看看,有无不妥当之处。主要内容是网络讲座给她的启发。我读完后,心潮澎湃。本来,以为只是完成了学科基地分配的任务,熟料却真正地引发了老师们诸多的共鸣。其实,在承担这次讲座之前,我还有些顾虑和忐忑。毕竟面向全市教育系统进行直播,行业内翘楚精英皆有,这个讲座能否经得起大众推敲,能否真正地解决老师们的困惑,能否把我的思考与理论有机融合,能否推进受众者思想理念更新……尽管已经在基层学校和县城初中各讲过一次,但依然不满意。
或许是老师们感觉到讲授者的不容易,大家给这次讲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可我,却觉得有不少的遗憾。但至少已经勇敢地亮相了。过后,我与主办方师妹通了电话,她的声音里满是喜悦。第二天,接收到了一位留言,对我的讲座给了肯定。那一刻,我确实特别地开心。如果能够发挥所长,能够把遗憾弥补,借助网络传播个人成果,而且给他人以正面的引导,促使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我最所想看到的愿景。是有些累,可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