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课堂教学创新
(2021-06-28 18:20:11)
标签:
活动反思 |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
省厅要举办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这对青年教师是一种机会。周五,有两位参赛教师把设计方案发给了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内心也有些思考与追问。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怎么去进行创新?创新与传统之间有何差别?创新课堂怎么去评价?弄清楚了这四个问题,起码从理念层面,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就会得到提升。首先,课堂是教学改革主阵地,是提升学生素能关键所在,是撬动教育变革的场所。但是,这个课堂与二十多年前的课堂,改变不大。
看过一位教授的讲座,包括《突破》一书。他们都提到了医院的变化最大,不断地投入新的仪器设备。从核磁共振,到大型B超,再到其他设备。总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在医疗革新上迈出新的一步。但从监测胎儿仪器,简单的二维B超,然后是三维B超,再就是四维B超,提前就能精准地得知胎儿身心发育的情况,这就是技术革命带来育儿质量大幅度提升。从医学变革,可以反思我们的课堂。座位的摆放、学生身心状态,教师的精神面貌。秧田状态,教师永远站在正前面,除了少数功能部室之外。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讲究的是严格秩序化,要求学生听从于教师的讲解。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非学生是中心。
即便我们教室装载了最新希沃白板,里面有着丰富无穷的媒体资源。如果教师理念得不到彻底转变,无法精选出符合学生胃口的“饭菜”,那么希沃电子白板依然就是一块黑板而已。甚至出现,多媒体设备严格地控制了教学行为。里面有什么,教师就用什么。不进行筛选、整合、开发,多媒体设备反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新的固化,与设备里面的资源保持一致性,成为标准化思维的衍生品。这就是技术设备带来的可怕。
从这个意义思考,课堂革命的本质是转化设计理念。从学生真实的认知角度出发,顺应他们的学习方式,尊重他们的天性,但又能给与机智的引导与科学的塑造。如何去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呢?我在《课堂,真正要改变什么?》做了大致阐述。对知识内容做改造、变型,增加其趣味性,或者挑战性,甚至是开放性,给思维之树苗发育提供灵动的、开阔的空间,不至于处在狭窄的范围内,难以有伸展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于根据学生的胃口与喜爱,在知识与兴趣点结合处,找到突破口。周六晚上,从中国知网上面下载了大量项目式学习资料。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该学习方式主要特点:不是以零散知识运用为目标,而是以各种知识交织、融合、互补,围绕某个主题编织为一张网,用以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问题,以应对显示社会的多样性。比如地理课程教学:在区域地理板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研究本地的河流、山脉、地貌、气象等自然资源,做出统计、调查、分析,就当地整体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承担数据核查(比如去气象部门抄录气温、湿度等),有的承担现场访谈(去水利部门、城建部门等),有的承担实地观察(观察河流、山脉走向),有的承担资料查询(档案馆、图书馆寻找相关信息),还有的会做出奇思妙想,在汇总、撰写阶段,每位学生介绍各自任务同时,还会给出新的建议和方法。这个学习活动,就是以项目式学习。
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本质差别在于:对教学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对课堂双边活动的组织。具体来说,就是如何看待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操作、课程开发等,课程就决定着教学内容;如何看待学习,学习是主动建构的,学习还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对话交流的,学习还是习得强化的;课堂是否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真正地奠基。而传统的课堂,显然将教学目标窄化,甚至是标准化,强调了模式,忽略了个性,看重了当下效益最大化,对长远效益却考虑甚少。
创新课堂评价侧重在于:能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能否最大化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作用,能否让学生进入到创造的兴奋状态,能否持续性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否驱动学生在合作协同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否掌握某种方法技能从而学会学习,能否从短期目标走向长期目标,能否引导学生从当下问题走入到无穷问题链……故而,创新课堂上的学生,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敞亮、自由,却具备了高度的对于未来有旺盛的探究欲,对于现实有着不断挑战的勇气,对于生活有着无限的喜爱。
课堂教学创新,不仅仅是从教学行为上做出改变和积极尝试,更应该是评价标准、设计理念的颠覆式突破。从这个意义来说,道阻且长,充满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