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133:情智语文的四层境界
(2021-05-31 00:05:40)
标签:
活动反思 |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
----《宝葫芦的秘密》观课笔记
4月30日,我聆听了来自汉中市中山街小学副校长、陕西省教学能手王艳丽老师在本县城关小学执教的示范课《宝葫芦的秘密》。与王校长的正式交往,始于2019年11月,我们都是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在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期间,我与她有过多次深入交流。对于王校长的教学风格,我赞成她在教学资源处理和学生情感调动的机智,以及思维深度开发和课堂教学把控的成熟。这正是她提倡的和践行的“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的修饰词为“情”+“智”。所谓“情”,指的是借助灵活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文本情感因素,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水溶相交,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同频共振,产生共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谓“智”,指得是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开发,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出入其内,又能出入其外,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同向发力,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发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供阅读质量”。
本文试着从四个层级,以该节课例为引子,简单地评析她“情智语文”四个境界。如何紧扣情感起伏变化,引导学生在感知故事中获得创编方法,从而形成宝贵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
以情启智。开课的导入部分,王老师采取了谈话的方式切入。 “听过哪些与葫芦有关的故事?”这个环节,正是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孩子们畅所欲言,纷纷交流。教师顺势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学习一篇新课文,要想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破解文本与学生的认知隔膜,教师需要打通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过类似的阅读经验,另外一个方面是学生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前者是阅读过类似的、或者相关的文本,他对新的文本不会有畏惧感。后者是有过文本描绘的生活经验,对于文本传递的信息,不会有陌生感。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会在认知上有亲切感。基于此,教师就需要搭建文本与生活桥梁。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本解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只有一个摆渡者——教师”。有了几分钟的渲染和铺垫之后,学生对该篇文章的兴趣就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以情养智。如何理解抽象的词语。她采取了说话的形式。学生自己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规矩”。在语境与创造中,通过具体的仿说活动,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规矩”的意思。师生再分角色讲故事,进入到文本表达的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以角色对话的方式,一个当奶奶,一个当王宝,师生配合默契,引导学生沉浸在情感之中,学生开始进入到教师营造的“磁场”中,被虚拟的“王宝”和虚拟的“奶奶”所吸引。情感变成了很好的催化剂,课堂成了神奇的魔法场,一说一答的互动过程,就是情感共生与思维酝酿的交汇点。老师的口吻拿捏得当,仿佛就是那个有趣的“老奶奶”。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的语调则充满童真、童趣。
以情促智。课文内容梳理环节,学生找出了4个故事。但是,经过教师的细致点拨,学生发现有的故事写得极其简略。“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针对这句简略的话语,王老师在语言的凝练处深做文章,引导学生展开大的胆想象,试着将该句子进行恰当地扩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挖掘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运作。厦门大学著名教授孙绍振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也把这段话题在《名作细读》的扉页:“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候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在文本的“空白点”“省略点”“模糊点”等方面深耕细作,让学生不仅能读出文本表层信息,而且能够以此为发展基点,促使思维向下生根,衍生与更多的资源。
以情增智。学生情感的持续调动,既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也是增加学生思维厚度的黏合剂。学完本文,要求学生试着创编一个故事。教师搭建了写作的支架。引导学生思考,编好故事需要注意哪些?经过讨论与梳理,教师进行明确(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结果美好)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只是个例子。”当然,该篇文章是阅读的例子,也是写作的例子。如何运用好例子,促进学生将文本言语形式转化为文本再创造,从理解、分析低阶思维进入到创造的高阶思维,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梯子”,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在情感引导下,持续性地发力,沿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地攀爬。如果缺少了渐进式“梯子”的辅助作用,学生的思维就如同天马行空,放得开,但收不回,很难形成聚焦,他们的作品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现场练笔,教师巡回指导,展示的作品充满了神奇的创作感。
情智语文每一个的层级发展,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提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追求思维的丰富性与灵活性。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开发上,以调动学生情感高度投入和参与普遍性为目标。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本质要素: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综合能力。
然而,在四个层级中,再创造应该是难度最大的,这也取决于学生的基础。解读文本只是起点,以文本为范例,以文本为抓手,以学生丰富的生活为素材,借助独立的、自由的想象,每位学生都将成为新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