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2020-01-12 15:51:04)
标签:

提升

反思

分类: 省学带坊--工作开展

----第六批省学带培养对象第一次集中研修随笔(4 

 

培训的第三天晚19:00—21:00,我聆听了西安小学校长吴积军老师的讲座《静悄悄的革命-未来教育及我们的责任担当》。由于吴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他的讲座融入了个人的管理思想,对目前的教育政策掌握好,也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出教育的变革趋势,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这位校长的专业成长事迹,我20172月在全县教师培训会上听一位专家粗略地介绍过。未见其人,早闻其名,对于白手起家的实力派总有种莫名其妙的膜拜情结。他曾经在农村学校执教过初中地理,最后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发上找到研究点,从冷门学科中脱颖而出,最终凭借个人的实力一步一步走到省城,担任过省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官网资料搜索得知,2013年他被省教育工委任命为西安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专家型的教育管理者,由于特殊的职业经历,加之他又经常去不同的学校调研、开展培训,比较熟悉教师们的专业发展现状。吴校长的讲座风格比较诙谐、幽默。善于利用图片,具有感染性。说话比较有激情,偶尔喜欢借用手势。讲座的内容贴底气,也具有较大的调动能力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讲座第一部分主要聚焦“变革”与“应对”两个关键词,着重于以宏观的视野引领全体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思念,不能等待观望,采取排斥态度。而应该以积极的方式、深入的研修,接收未来教育的新挑战。教育环境、学生学情、资源开发、互联网技术等较之传统的教育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故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重组。课程形态“由单学科变成跨学科、超学科型”。学科单一化的边界被彻底打破,基于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整合、内容补充。以STEM为例,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促进理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则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流。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吴积军校长的讲座,尤其是关于“学校教育将发生深度变革”的章节里,促使我联想到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三位著名教授合著的《突破》一书,该书提出了教学临界点的概念,创新3P突破教学模式(个人化教学、精确化、专业学习)。个人化学习就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实现因需施教,“课堂形体由电影院式变成超市型”、“学习形态由工厂化学习变成农场化学习”。这两点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的自主选择权逐渐被放大,教师不是课程资源的垄断操控者,而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协作、指导的无限容乃体,与学生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要随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胃口,提供具体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吃酸的,有的学生喜欢吃辣的,有的学生喜欢吃甜的,还有的学生喜欢吃混合味的……面对学生的挑剔和选择,教师需要做的是及时跟进与指导,实现学生的个人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变成独一无二的发展体,不是标准流水线的某个模具。20173月,我阅读了国家督学李希贵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该书就呈现了北京十一中学的课程改革。学校开发了203个校本课程,其中199个为选修课程,每一门学科也变为有5个不同难度的分层课程。基于学生的学情发展状况,采取分层教学,解散了行政意义的固定班级管理。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标,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全面实行走班上课。平常的教学过程,充分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自由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在推行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到积极主动,焕发出崭新的办学活力。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至于学习形态的改变,我理解是未来学习注重慢而稳的过程,工厂化追求的是“快”“多”,关注效益的最大化及量的增长。“农场化”却是一个慢的过程,就像有人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多产速成并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故而,以习得方式,采取浸润、熏陶、内化,接受充足的阳光,随时进行薄肥多施,就能让植物的根系慢慢地吸收到养分,从而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就像我们日常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拼命地刷题,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能。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在已有学习经验上的意义重新建构与再理解,是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和串联的过程,是把知识产生来源与复杂生活情境进行对接和转化的过程。只有学生充分地理解和吸收后,才会对知识和技能有全新、深刻的认识,也就有变成熟练的技能可能性。这个过程是先慢后快。有时候,慢就是快。慢慢地积累,慢慢地理解,慢慢地渗透,慢慢地咀嚼,一点一点把台阶搭建稳定了,就能实现质的蜕变。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一课一得”,就是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反之,追求快和多,忽略了学生的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快则变成了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现象,比如青年教师关注教学进度,内容选取上大,目标确立高,教学环节设计多,活动推进快,总想喂饱学生,唯恐亏待了学生。他们追求教学的快,想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结果,事与愿违,在复习的阶段,发现许多的知识是典型的“夹生饭”,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似懂非懂,有些概念理解不透彻,有些知识相互混淆,有些技能比较生疏……于是,教师只有采取“炒回锅饭”的方式,再次温习、讲解、强调,学生对此不喜欢,教师也觉得乏味。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讲座第二部分聚焦与教师自身的调整。如何正确解答新时代教育的命题。他给我们全体参训教师指出了清晰的专业发展方向。就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如何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培养人。我特别欣赏吴积军校长对未来人才所下的定语:“智慧+善良”。智慧是智商IQ,善良是情商EQ。智商和情商双向结合,才是未来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特质。学生得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智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激励作用。在“怎样培养人”路径的探索方面,提炼出“模块化”、“生活化”、“社会化”、“综合化”四个方面,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应对多元时代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中的符号性、抽象性转化为真实的能力予以运用,直面解决问题。知识不是僵化冰冷的符号载体,而是与我们所处的生活息息相关,用知识可以改造生活、提升生活。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对于一位陕西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种荣誉与一身的教育专家,吴积军校长的成长过程就是最好的写照。用身边的事例教育我们、启发我们,点燃大家对专业化提升更高目标的渴望和追求,我想是省教科院选取本土专家的初心吧!他还分享了“如何做魅力教师”的小秘诀,也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势,如今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挑战之下也孕育着各种机遇和便利的条件,就看你能否抢抓先进,破茧成蝶。比如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搭建的各种研修平台,每年的省市县赛教、学带遴选、名师培养等;关于新时代教师成功需要的条件,又给了我们启发。环境、平台、合作、团队,四个缺一不可。旨在告诫我们,成为卓越教师,要避免单打独特,寻找适宜发展的环境,同时应该整合资源,借助好的平台,通过团队间的协作沟通,资源分享,相互配合,彼此成就对方。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当你不够强大,就是别人眼中的菜;当你足够强大,你就是别人的风景。”讲座以直观性的大白菜图片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心理刺激。要想变得更好,超越往昔的自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根本要诀就是深入实践、反思追问、提升技能、形成主张、打造风格,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王国里驰骋翱翔。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打破平凡的职业生涯里的舒服感,迫使自己走到不舒服的境地,这正如美国教育家艾佛森的所言:“无论你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心门只能从内向外打开。”对于省级学带培养人而言,名师专家们的讲座只是外力而已,真正起决定性的作用是内因。你没有彻底地否定自己、清零自己,不拥有再次出发的强烈意愿,不认真进行自主研修,再多的培训也是于事无济的。洞察未来教育变革,捕捉专业发展机遇

这场讲座赢得了很多教师的掌声。最后的结语部分特别给力。我赶紧拍照下来留存,用作激励自我专业提升的心灵鸡汤。“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有崇高、远大的目标。到底是成为别人的菜?亦或者成为别人仰视的风景?答案取决你当下的每一个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