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116):以多样方式教寓言

(2019-12-31 22:09:06)
标签:

课堂

观察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立项课题研讨课《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点评

20191220日在佛坪县初级中学听了汉中名师田红梅老师执教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研讨课。该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转化叙事观察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寓言的几个特点,注重复述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活动扎实,教师巧妙渗透学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实现了会教到教会的转变。

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借助PPT出示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取信息,培养他们信息检索能力。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工具、掌握方法,围绕主题筛选有效信息、所需信息,是一种现代生存技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关于信息处理能力有三个地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里指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里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里明确:“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关键信息提取法、筛选法,把握作家、作品知识。在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快速阅读。设计了6道习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导,强调了信息筛选的小技巧,强化筛选方法的训练。

关注思维灵活训练。概说训练,改变人称,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对故事进行复述,立场不同,故事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根据三者的关系,将读者确立为旁观者,将雕像者确立为当局者,将赫尔墨斯确立为入戏者,学生诵读对话,教师进行评价。在复述的环节,进行方法的提示。采取两种思路,第一种详细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二种简略版:人+事。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概说,并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哪一个角度故事讽刺效果最强烈?故事的曲折性体现在哪一个叙事角度?哪一个角度体现了故事的条理性?经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得出了结论:不同的叙事角度,则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形象分析有抓手。引导学生从言、行、色、心四个方面解读人物形象。在小故事里,找到细腻的观察点和切入点。紧扣语言,品行读心,细腻研读。在诵读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心理特点。师生对话,明晰形象的多样性。探索出人与神的双重特点。归纳出具体的特点:名利、欲望及爱慕虚荣。

用寓意关照自我。寓言的特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在最后的一个板块,教学环节为默读课文。归纳该寓言表达的主旨。引导得出人生启迪及感悟,从而反思自我,获得生活经验,进行价值观教育。教师总结恰当、到位。“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认清自己需要直面的勇气。”个人觉得这个环节的处理略微有点急促和突兀。或许是教师有诸多的顾虑。觉得让学生畅谈对寓意的理解,会导致撒出去、收不回,自由拓展太多。其实,还是应该多听取几个学生的看法,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也能将学生散乱的思路归拢,分享更多的阅读经验,获得丰富的信息量,促进学生思维往前延伸和扩张。当然,这是我的拙思。

该节课教师着力于思维与方法的训练,教给学生阅读一类文体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方法的迁移、转化、运用,她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且风格趋于稳定化。在寓言类作品的处理上,关注方法多样化,关注故事的浅中寻深,简单中迂回穿插,增加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将平面的故事以曲折、变化的形式再现,是一节很有研究价值的思辨型阅读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