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板块式教学法的运用
(2017-06-29 23:13:00)
标签:
语文教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散文,都选入到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里,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从题目入手,都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切分为两个部分,让各自独立成章,便于学生充分研读,深入文本内部,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两篇都是鲁迅从前的回忆性文字。从教学的策略来看,必须采取长文短教的方式,抓关键点,筛选、梳理、整合相关的语段,实现“少就是多的”原理。如果贪大,一股脑儿都抓过来,反而会影响核心目标,让学生无从下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把两个板块的内容分开解读,就会呈现出独立的美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语言信息点、情感表达点、内容概括点进行有机品读,发现鲁迅的语言密码。景色、画面,还有情怀,跃然纸上。比如,百草园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单是……”这些语句写出了快乐的童心,儿童的视角发现的乐趣。到了三味书屋的部分,各种教条、严格的情形出现了。小孩子的顽劣依然存在,偷偷地套在手指头上面画画。
《阿长与<</span>山海经>》的组合上,较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略有改善。先交代阿长,从她的各种称谓开始说起,强调我对长妈妈的复杂情感。用直奔、细腻的笔调,刻画出长妈妈的“不好”。譬如,睡相不佳。平时喜欢切切察察。然后,笔锋一转,先抑后褒,又写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种种好。“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长妈妈竟然挂在心上。“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四本书,更是寄托着长妈妈对我深沉的爱恋。这两个板块的情感色彩十分鲜明,通过灵活切分,便于学生快速解读文本,找到关键的部分。
板块式教学法是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所研发的语文教学策略。他在大量的经典课例展示中,也成功地完成了示范教学。余映潮的板块教学法运用更为精妙和灵动,通常会关注板块内部的构造。语言形式、内容概说等方面组织教学。比如《云南的歌会》,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法流程如下:特色概说——美点欣赏——课中之最。第一个板块:特色概说重点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之后的整体印象,从课文线索清晰、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别有风味、片段描写精彩四个方面组织学生品读、交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归纳。第二个板块美点欣赏则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自由阅读。教师提供研读视角,给予学生个性阅读的选择权利。巧妙地搭建学习的支架。比如“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高有低”等。第三个板块为课中之最,则可以看作是人物欣赏,看作者如何通过精妙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人物。
板块式教学法大有用武之地。从板块的角度切分教学内容,能将文章分割成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的部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系统化,确保所教内容彻底消化。每个板块还可以扎实、深入的进行训练,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参与面广泛,思路清晰。要想用好,必须在深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资源做出优化和精选。除了关注内容的切分、整合外,更应该关注高层次的切分,比如语言呈现形式、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真正地破解文章的写作密码。
总之,语文教师采取这个教学方法,能更好地驾驭语文课堂,控制教学的节奏。尤其是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更需要用板块切分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不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