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德育思考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龙应台在《不相信》一文里面,有个尖锐的观点。“国也可以不爱,但要学会爱人和爱事物。”虽然极端偏颇,但也给德育教育一些新的启示。首先要爱自己,然后以己推人,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家乡,最后上升到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不爱自己的冷血者,怎么指望他会爱家乡呢?他怎么会对冰冷的国家产生情感呢?所以说,我们当下的德育教育,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乃至于评价机制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如今的孩子们,以说假话、空话、大话为荣,投机取向,成为新的利己主义者。
我听到一些国旗下讲话,再回忆曾经的主题班会和夕会,头脑里冒出些古怪的看法。全部都是提倡式的向上主流精神,话题比较高,离孩子的生活远不可攀,全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宣讲,也与社会严重脱节,不接地气,好像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比如提倡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谦让有,热爱国家等。这些正面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时代的气息,渗透崭新的内容,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最近,在朋友家里无意看到一部电视剧《别让我看见》片头,对于电视剧前面的一句话,有个见义勇为的模范道德人物要做了一个广告宣传片:“要见义智为”。做好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味的蛮干,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有人躺在地上,是扶起来还是不扶起来呢?遇到那些碰瓷和假装撒泼的人,怎么办?做好事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否则,我们就会陷入麻烦和纠葛。
现实生活并非我们的象牙塔式的学校,每个人性都是纯洁无暇。黑暗、邪恶、龌蹉、阴险、奸诈、狠毒、淫荡、残暴等,这些成分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递给孩子们一个净化器,学会祛除污垢和沉渣,并且练就百毒不侵的身体和心灵。与其全部宣扬那些正面的东西,不如把丑恶的地方揭露、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另外一个面孔。
我想,学校的德育建设应该推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有坏人进室抢劫,你在外面看到了怎么处理?比如在大型商场与父母走丢,你会如何?比如遇到了盗贼偷别人的钱包,你在旁边看见了,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通过这些虚拟情景的演练、实践,促使学生思考,能够正视社会中的突发事件,学会保护自己。遇到一个侃侃而谈的人,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被窥探,如何保留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些其实都需要在学校教育里面渗透。
我们的德育教育,大多面向的是学困生、违纪学生以及性格偏执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以智商高、成绩好,一俊遮百丑。其实,对于尖子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德育的科学教育。社会的部分精英分子,走上工作岗位后,极度自私、贪婪,毫无奉献意识,不具备担当意识,只考虑个人利益,没有全局观,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还有,现在不少的优秀大学生外出走失,最后发现死于郊外;甚至发生个别的女博士被人贩子拐卖,竟然毫无所查。这些事件至少说明了一个十分严峻、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德育教育太注重宣传光明、正义的一面。我们的德育教育对象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
德育教育,应该彻底地变换一下工作思路,树立科学、辩证的战略思维,放眼长远,充分吸纳社会的主流思潮,但也不能让孩子处于真空状态。要告诉孩子们真实、全面的世界,这不是毁灭他们的希望,而是让他们具备辨析、自省、改善的决心,以及捍卫自我尊严、保护个体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