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几点差异

(2015-01-19 12:28:37)
标签:

小学

初中

语文

差异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少学生的成绩下滑明显,在课堂行表现也不尽人意。造成学生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课堂有很多不同,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研究这些不同,造成学生不适应,从不适应又演变到不喜欢。

分析中小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及时弥补二者间的断裂和间隔,便于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握和设计教学,做好小学和初中学段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起到有效衔接的目标。

1、小学生与初中生主体比较

小学生活泼爱动,形象思维发达,记忆力好,好奇心强,欠缺意志力和控制力,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注意时间短暂,需要借助约束力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性格并不稳定,要靠教师引导和管理,采取丰富多样的评估形式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初一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性格趋向标新立异,自我表现意识增强,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具有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对于学习,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单靠外力并不能改变学生,只有学科自身的魅力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材教学内容之间的比较

从知识体系看,小学(一到三学段)和初中第四学段,按语文课程标准均设置一致,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五个版块。从版块内容细分,不难看出第四学段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比重增大,识字教学逐步降低;第四学段识记量,及记忆性成份呈减少趋势,而以理解和运用为主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心发生偏移,教学方式跨度较大,教材知识难度扩大。以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目标为例进行比较,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第四学段)就第三学段、第四学段阅读教学在课标的具体规定作比较,不难看出初中语文教学理性色彩突出,注重思辨、实用与欣赏、质疑。翻阅中学语文教材,其中所涉及的篇章篇幅拉长,思想内涵更加隐秘,表述方式独特等等。小学语文选取的文章短小精悍,思想主题指向单一明确,人物个性突出,非白即黑。段落层次结构简单,容易区分。语段的构成多采用较易理解的单句,以叙述、抒情为主,议论成份较少;而初中语文选取的文章价值取向更加多元,文章主旨立意隐秘性增加。段落结构较为复杂,多采用理解费力的复句或者句群,理解增加难度。塑造人物方面社会性、综合性得到加强,脸谱化、单一化模式逐步消退。

3、小学、初中语文课堂结构比较

1)小学重视情境营造,初中注重问题探究。

2)小学重视形式多样性,气氛活跃;初中课堂气氛相对平和。

3)小学重视课堂评价方式多元化,初中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4、小学生、初中生学习方式比较

1)小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开始向多种思维过渡。

2)小学学习任务轻,比如统一测试的科目一二年级为语文、数学,三至六年级统一测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压力小。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在教师和家长督促下多为被动学习;初中学习任务重,仅以初一为例,就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地里、政治七个学科。学生个性和学习习惯基本成形,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凸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