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最好别看莫言作品

(2014-12-04 17:07:50)
标签:

文化

阅读

中学生

莫言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这段时间,有不少评论指出,莫言的作品不适合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对于此言,我颇为赞同,坚决支持。初中生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腾飞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教育问题是头等大事,孩子们应该补充的是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食粮,将正能量的火炬传递下去。

莫言虽然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圆了中国人的几十年的诺贝尔情结,填补了国内无人获取该项的空白,算是带领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的第一人。按常理来说,应该鼓励大家都去看看的,尤其是青少年们大量广泛阅读的。但是莫言作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的内容还是备受争议和指责的。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态还没有开化的时代,掺杂性描写、畸形恋的内容一直在教科书里面受到了批评。时至今日,文学界对他依然是褒贬不已。

其实,在他之前,中国还是有不少作家有获取诺贝尔奖实力的,只是运气不佳,比如林语堂先生、沈从文等。莫言成为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中国人,将中国文学推广出国门,走向世界,势必引起汉语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一事归一事,他作品的内容确实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众所周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性格、生理、心理都未稳定,而莫言作品里大量直接地露骨、变态、畸形的描写,尤其是对性的刻画,着墨较多,这对于初中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在汉中教育学院读书期间,那个时候阅读《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作品,光是看到这些名字就有些发虚了。当然,我们班的男生们起初还是比较喜欢莫言的。我阅读了相关作品之后,内心的那种发呕感随之而来,虽然明知道这是虚构、异化、变形、夸张的处理,半虚半实,真真假及,但依然对莫言作品产生不了半点的喜爱之情。

初中学生不宜读莫言作品的主要理由有下面几点。

一是易误导性取向,给日益恶化的学生性教育蒙上深深的阴影,给正确的性教育制造无形的障碍。如今,初中学生的性早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提前偷吃禁果、谈情说爱的比例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仅此于网络游戏的第二个摧害学生的重磅级杀手。前段时间,网络上更是曝光了12岁男生、女生一起开房的爆炸新闻,导致舆论界一片哗然,引发了不少质疑声:“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呢?”莫言的作品符合成年人看,个人特色鲜明,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作为成人而言,心理成熟,性取向稳定,基本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辩证看待此类问题。而青少年思想意识薄弱,对性的认识还处在朦胧状态,一旦阅读了莫言作品里大量变态、露骨的内容,谁能保证他们已经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不会受到半点丝毫影响呢?这些内容一旦涉及,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迹,未成年是的留下的阴影难免会变作成年后的一颗炮弹。

二是对性格发展有危害。莫言作品里面的暴力倾向,血淋漓的杀戮和酷刑,令人恐怖,也不适宜中学生阅读。古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指的就是文学作品阅读要与性格和阅历对应起来。少年血气方刚之际,阅读《水浒》,看到书中的江湖习气,打打杀杀,除暴安良,刀光血影,兄弟义气,不免受到影响,导致性格急躁,做事容易冲动,染上江湖义气。莫言作品的扭曲心理,也会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旦形成,就难以根治。比如檀香刑,这是一种残忍的酷刑,发明这种酷刑的人必定是个缺少人性的野兽。在实施檀香刑之前,犯人一定要吃好,养好精神,还要让自己的亲人去喂人参汤,把身体养好了。实施此刑法的办法是:用一根檀香木吸油,从屁股下面插进去,从后颈穿出, 而且檀香木不能伤到内脏,把人绑在十字架上,最终受刑者要好几天才折磨死,经历这种锥心的疼痛,不能求生,不能立即死,慢慢感受死亡的一点一点到来,行刑后活的时间越长,刽子手认为这活才算做得漂亮。。这就是人对人的残忍。看完之后,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情节制造的是恐怖。难怪《檀香刑》与矛盾文学奖失之交臂了。

三是审美价值异化。分不清美丑、善恶、高尚和卑微之分。比如对一个排泄物的细致、完整描写,对暴力的冷静刻画。这些都容易给中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带来不良影响。

中学生处于敏感发育期,作为老师和家长,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应该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不要盲目跟风。在孩子们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期间,贾平凹的部分小说如《废都》,大热门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看那些书有益,看那些书有危害,家长们和老师们心底都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媒体热捧一些的书籍,都不妨亲自去看看,详细了解一下书中的内容,这样引导的事后理由才比较充足,不至于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表面不看,私下偷看,危害反而更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