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病,真的是个问题

(2009-09-09 19:22:31)
标签:

看病

杂谈

分类: 书生意气—大千世界

看病,真的是个问题

 

住进了三甲医院以后,深刻的感受到了高级别医院的种种好处。护士的服务是细致而温馨的,生更半夜的查房,拿着仪器按在肚子上听胎心,一晚上要听三四遍。此外,医生态度也十分的和蔼可亲,除了有值班医生按时查房,询问病情;主治医生每天早上也来病房询问,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都会随时解答。住在这样的医院里面,心里是坦然舒心的,什么也不用考虑。

想想在我工作的县城看病,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难!受气、受累、作难不说,对于他们的诊断结果还不敢相信。

单是每次进行一下孕检,就要受不少的气。妇产科的门诊室要么没有大夫,害得老公四处找人,结果大夫却站在大门口和别人聊天、闲逛,我们很客气的请她检查一下,她满脸的不高兴;有人的时候,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大夫耷拉个马脸,黑沉沉的,似乎我们找她检查就是给她找霉头一般。有一次,那位五十几岁的老太太竟然说:“你不是才检查过的吗?干嘛又来!”把我气的没有办法,谁都知道,孕晚期是要每周进行检查的,为了肚子里面的宝宝,我和老公只有强压着怒火,谁叫我们工作在医疗条件这样差的地方了。

还没有怀孕以前,就听周围的朋友述说了县级医院的种种不是,起初是不大相信的,毕竟是医院啊,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是他们的天职,再差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的。孰料,自己亲自一看,果不其然。连做个基本的检查,也要看医生的脸色和心情,真不知道这些医生的职业道德跑到哪里去了?也许,他们就是这样混日子,浑浑噩噩,我想他们期盼的是:最好没有病人来,一则不用劳神费力的做检查,二则不用担心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反正不干活也是照样可以拿工资的。

县级医院如此,乡一级的卫生院就更别提说了!我在基层工作的时候,一个感冒就要拖上两三个星期,药吃了一大包,病还是没有丝毫的好转。医生懒洋洋的询问你的病情,也不深入的进行检查,给你配一些成品药就对了。拿着这些药,每天按时吃,越吃越难受。到了最后,只有将药扔点,利用周末回县城看病。

我到县级医院的病房看望住院的几个好友,病房的条件极差不说,卫生也不好。墙角和房顶挂着许多的蜘蛛网,病房没有取暖设备、降温设备,很多病人冬天住院,只有从自己家里面带电暖气或者安火炉子;夏天,只有把电风扇带上。病房没有卫生间,用水要走一段路。听我一个朋友说,她生小孩的时候,手术室的玻璃烂了,冰冷的寒风呼呼的吹着,她躺在又冷又硬的手术台,她已经上去了,竟然又下来了,另外一个产妇已经发作了,而医院只有一个产床,没有办法,只有给情况紧急的先接生。她生完小孩后,住的病房电灯竟然坏了,医生查房的时候还拿着手电。而这个故事,并非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而是2003年,是不是很可笑!

病房的硬件如此,如果医院的软件还一些,也还可以过得去。但是,医院的大夫也常闹一些笑话。做个剖腹产,弄得人家感染,住一个多月的院;做完手术,竟然没有将纱条清理完,结果害的病人再次挨刀;诊断错误,把胆上的问题诊断为胃上的,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做手术,非要红包或者病人家属好好请一顿。哎,听到这些事情,大多知情的病人只要条件稍好一点,就会到市里或者省城去看病。

自从医院换了一个新院长后,似乎医院的情况略有好转。但医院长期的问题,亦非朝夕之间可以更改。农村医疗保险实施以后,医院的病人多了一些,医院的效益自然得到了提升。不管如何,作为一个县级医院,的确应该好好整改一番,切实能够改善当地看病难的问题,不要让民众跋山涉水去外地看病。

我想,这个看病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非是一个县城的个例。在中国广大的地区,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看病难,是中国目前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最棘手的确是看病贵。对于后者,我现在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偏远的地区,在贫困的地方,在都市的一角,很多的人有了病却不敢去看,一个小小的病,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对于工薪族还可以勉强应付,毕竟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而对于操劳在土地上的农民来说,或者外出打工者而言,几千上万就是一年的收入啊!家里等着这笔钱开支,维持生计的,要给孩子零花钱,要购买日用品补贴家用,要考虑人情世故。一旦有了小病,就拖着,吃点止痛片或者安乃近之类的药,或者睡上几觉,抵抗力好的就扛过去了;抵抗力差的,拖拖拉拉的,最后虽然还是好了,但也落下了不少的病根。因为不敢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很多人一旦住进医院,检查出来的就是大病或者治愈不了的病了,住进去了,要么叫病情折磨的面目全非,要么一去不复返告别故土。在我所在的县,乡下的人住进了医院,医生和这些人没有交情,在治疗和护理上也是较为粗放,恶声恶语,呼来喝去,每每到医院去一趟,心理就会百感交集,频生许多的感触。过道里面加着病床的情况更叫人难受。

看到神木县的医改,不免内心生出许多的羡慕。国家在医疗卫生上也出台了不少的新政策,对于广大的民众而言,这些调控和改善的确给了许多家庭温暖和阳光。但是,对于一个人口居于世界首位的国家而言,有些政策给与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够解决民众的问题。比如:医疗补助太少,审批手续太慢,医院的床位太少,医生的专业水准太差,医院的仪器设备落后,山区和乡村没有医疗站,没有医生,一些突发的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看病依然难,看病依然贵。

希望,中国更多的医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善良之心;希望,中国更多的医院能够恪守职责,解救病痛,和死神对抗;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切实给民众创造一个温情的看病环境,有了病,不愁没地方看;有了病,不再为医药费发愁。尽管,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一段路,但是社会在不停的变革,我想终会有那么一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