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代会日志:十一月十四日

(2006-11-14 21:33:16)

     作代会日志: 十一月十四日

 

作代会闭幕了。从六日报到到今天,我在鸿坤这地方,整整呆了九天。这大概是多年来,我开的最长的一个会。昨天我在日志里说,这个会开得我很累很累,但是,今天吃过晚饭,看到一个个“会友”带着行李,走出酒店,纷纷踏上各自的归程时,心里却又生出一种说不清的眷恋之情。五年。整整五年。九天前,我们都是带着五年来的“征尘”和“战果”来相聚。今天,当我们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基地,回到各自的书房里,回到一部部急待完成的手稿前和等待成熟的构思中的时候,我们能够说,都带着对新五年的向往和信心?

各位代表与会的感受和结论大概不可能是一样的。我想,也不必强求一致。也许还有可能形成了某些新的困惑、疑虑和压力……但不管怎样,我们构筑了一块新的平台。我们准备了一次新的起飞。我们在道别时,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我们的队伍越发地庞大,强健。这大概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将带着一些崭新的关键詞去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学生涯,重新掂量我们曾经的困惑和新产生的疑虑。作家重要的是拿出作品。历史要求于我们的也是这一点。人民期待我们的也是这一点。从宣布闭幕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回到了零的起点上。我们都不是什么“代表”了,也无所谓“委员”和“主席副主席”。我们仍然只是一个“作家”。一个老问题会重新来纠缠我们:我们到底在为谁写作?中国作家面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人民处于如此变革的大震荡中,我们到底应该担负起什么使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这样一场大变革,中国作家能无动于衷吗?变革已经持续进行了近三十年。三十年是什么概念?三十年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产生了一代新的中国人和生活方式。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推动中国发生根本性的、又是不可逆转的变化。我们的文学对得起这场大变革吗?

最近,某一个省会城市的一个作家和当地的某一个政府部门发生了一点本不该发生的磨擦,愤然做出了一点过激的行动。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原以为,媒体和普通民众都会同情作家,没想到大多数媒体和民众都责备这个作家。这件事让我非常震惊。我们能说民众不爱惜作家?我想不能。他们期待作家“拿着国家的工资”“人民的血汗钱”能够替人民说话,说些人民爱听的话,写些百姓爱看的作品,是不过份的。我们不希望有人来干预创作,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避人民和时代对文学的逼视。

新的五年开始了。到明天天亮时,我也将离开这个呆了九天、已经让我感到十分疲倦却又异常振奋的酒店。期待五年后的再聚,我、我们又能交出一份什么答卷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