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代会日志:十一月十二日

(2006-11-13 00:48:49)

             作代会日志:十一月十二日

 

  昨天,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同志给我们做作协五年来的工作报告时,提议全体与会代表起立向这五年间故去的中国作家默哀.今天,我们便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选举了中国作协新的领导班子.几十年来,中国作协有过两任主席,茅盾和巴金.两位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大文豪,里程碑式的大师级作家,不仅著作等身,而且用自己的作品参与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重大历史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毫不夸张地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二位都曾经承担过文学旗手的重任.巴金更是作为"文学楷模”“社会良心",屹立在一度因委屈和困惑处于迷茫中的中国文坛上,给作家们以精神的示范。故而,长期以来,作家们习惯了在这样的大师和旗手的率领下,组织和参与作家协会的一应活动。因此,同样毫不夸张地说,当昨天,炳华书记提出向巴老等先辈默哀时,我相信作代会的代表们在起立,低头表示哀悼的时候,内心免不了会产生这样一种忧虑和惶然:没有了巴老的中国作协,将如何持续往日的辉煌?这种忧虑的产生,我想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从今天的选举情况看,代表们还是平静地接受了这样一个选择,(或者说做出了这样一种选择):把中国作协未来五年的前程,托付给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相对比较不那么“大师”、同样相对来说并非是由“大文豪”组成的领导班子。我愿意把代表们的这种“平静”和“果断”,看作是中国作家,最起码也是我们这些作家代表们成熟的标志,看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家们“自信”的表示。

  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大师和大文豪。但文学大师的产生,并非是由谁的个人意志能实现的。它往往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挣。特别是时代发生重大转型的时候,文学也必定要发生重大的转型。而转型中的文学必定也会在种种探索实验中,经历一个从不那么成熟向成熟、而后才辉煌蜕变的变迁过程,由之产生自己的“大师”和“文豪”,产生鲁迅茅盾巴金一类被人称之为“旗手”那样的领军人物。

  中国文学是否已经进入最辉煌最繁荣的时期,这一点是可以进行反复论证的。但有一点现在就可以肯定,中国仍在转型之中,因而中国文学的转型也还远没有结束。以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中国文学也还远没达到成熟的地步。在举国上下强烈呼唤“文学大师”和“传世杰作”的时候,中国的作家唯一应该做的,也是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沉住气,放平和了心态,把眼睛盯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现实生活,把自己真正融入人民之中,融入这伟大的变革中,以已故的文学大师们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创作再创作。不以自己不是“文学大师”为耻,只以自己不努力不踏实为耻去奋斗。我想今天作代会的选举,正是昭示了中国的作家是有这气度有这涵养有这谋想,也有这信心和决心的。

  不信?那就请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