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风韵和伤痕
(2010-06-24 11:46:02)
标签:
杂谈 |
飞机7点40起飞,所以必须6点就起床,这对于迷恋瞌睡的我,是一种残忍。
抵温州,凉风扑来,对于干旱很久的贵州,有种舒畅的感觉。
温州的城市不是很大,甚至可能比爽爽的贵阳还要小一点,但是温州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浮华的商业盛景之外,是人们的热血腾腾,走在每一个地方,都让人产生一种奔跑感,人们在为欲望奔跑,为利益奔跑,为梦想奔跑。
温州是很牛皮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人四海为家创造中国商业奇迹。其中的一个典型是,温州人抱团举资占领了山西大量煤矿,但是最后却血本无归。有种的温州人,成群结队前往上海、北京、甚至纽约等城市,把很多地方新修的整栋几十层高楼合手全部买下,转身高价卖出,温州人给外界印象是精明,但也因为处处炒房而成过街老鼠。另外一个让我深刻的印象是,早在2003年,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林培云相继辞职下海,随后市政府秘书长何包根、副秘书长王运正也弃官从商。当时引发强烈震动。
浮躁的温州,也让人惋惜,早在去年,温州一个区委书记金蝉脱壳——以考察学习之名出国后不返回,让纪委检察的人非常头疼。就在我前往温州的那几天,某公司一个女人,成为老板性奴两年后主动发贴揭发而轰动全国。而让人惊讶的是,温州另外一个区委书记,居然将自己的情人杀了,然后抛尸海里!~~
难道这就是温州人的“敢想敢做”?温州成功的商业模式名声大震,但是也因利欲熏心而伤痕累累。
从温州前往杭州,第一次坐飞机头的火车,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快,特别的干净。
火车上,几个50多岁的老男人和老女人大谈文学,说什么开笔会多么无聊,文学如何如何空泛。在温州这样的地方,有人谈文学,已经是很奢侈,而俗气的语调,俗气的思维,让我没兴趣多听。拿着火车上的两本杂志,换了个位置去看。
300多公里,2个多小时,转眼,杭州到了。从火车站出来,外面大雨袭来。我给一面之交的朋友打了个电话,雨水马上灌进电话里。很惨。
哪怕雨水从头上不断流下来,我总是忍不用手把额头上的头发拗开,我顿时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原来,所谓的杭州出美女,仅仅是一种传说——这类似于三年前我上当桂林一样——桂林山水,其实不如我们贵州山水,仅仅当年的时候,有个文人牛皮烘烘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这句话,又在小学的课本里多次出现,毒害青少年——让人从小就以为桂林很好。
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去街上买了很多本地报刊来读——这是我的惯例,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一口气买下当地出版的报刊杂志。一个地方的报刊,会彻底透露这个城市的很多气息。
翻开杭州一本地产杂志,上面的一个数据吓了我一跳:杭州住宅均价2万4千块一个平方。之前,我知道杭州房价很高,但是没想到高的这么离谱。看着街上的高楼,恐惧之感莫名袭来——这些同样是砖头水泥建造的房子,要吞噬杭州人民的多少血汗啊?!
出租车上,我和司机套近乎——“师傅,杭州真干净啊”。
“干净有屁用啊,没钱呢”,司机的回答更加证明了我的谋种预感。杭州的人也许活的更累一些,虽然杭州是个悠闲的城市。
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省会,杭州肯定聚集了更的文化物质财富,一个重要的佐证是,这个舆论环境也仅仅只有“70码”的城市,你死我活的《钱江晚报》与《都市快报》,其广告收入都分别达7-8亿之间,也就是说,贵州所有的报纸的总收入,也敌不过这两家中的其中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都市快报》是中国最怪的报纸,说怪,其实也不怪,她与一般的都市报不同的是:内容更市民、表达更鲜活,理念更创新。这是《都市快报》成就中国报业奇迹的法宝。这个报纸在新闻报道的结构及语言模式上很新颖,很多新闻打乱一般新闻的所谓5要素,写的很象故事。要是你看传统新闻的思路去看,会让你云里雾里。
一个人独自在宾馆呆着,郁闷自是无法形容,去西湖边走走,也没有一个人陪,欣慰的是,一个山西来的人,他在西湖边上给我照了几张照片,无法是想证明我曾经在杭州有过短暂的住足,哈哈。
杭州呆了两天,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成了自己唯一的风景!
我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