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餐厅中的“反动派”

标签:
zest美食天下美食生活米其林 |
──专访米其林三星大厨Alain Passard
采访、文/Danielle
Wang
鸣谢/Michelle Liu(INDIGO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北京飞往广州的飞机上,我一直尝试想象那个即将见到的传说享有盛名的法国男子──Alian Passard。
Alain Passard被干邑品牌马爹利邀请至广州,以马爹利三款传世佳酿为烹调灵感,设计晚宴。他灰白头发,目光炯炯,一如网络随处可见其照片上的样子。他穿着黄、靛相间的竖条衬衫,灰色羊毛衫随意搭在肩上 ,一边品尝马爹利,一手拿着雪茄,呷饮之后,伴随烟草,给众多媒体讲述他对干邑文化的理解,以及晚宴设计思路。那是我见过的最不像在媒体发布会的一番演讲。他说话时有明显的停顿,像在思考,更像训练有素的舞台演员,讲求声音表达时对气息的控制和语言节奏。语调清晰但却轻而有韧劲,像始终悬浮在空中细钢丝。这整个形象和气场组合跟我对于那个来自西方、优雅有艺术气质老帅哥的想象比较吻合,但我还是以为那只是公众场合下,他对其某种公众角色的一种自我要求所导致。直到第二天我们作为独家媒体跟他在广州探访其朋友的茶庄、在小馆子吃地道的粤菜、逛当地闹哄哄的菜市场,我才发现他的节奏感意识就是他的重要识别系统。
Alain Passard生于一个厨师祖母、音乐家父亲,裁缝母亲的家庭,他用了童年大部分的时间跟祖母相处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在一个家庭成员都是用手完成细致作业的环境里,他还是更多受到祖母的影响。美食款待似乎就是节庆的代名词,美食创作跟他家庭里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都需要哲学化的思考。这也使他在14岁的时候,忽然见到一个设备齐全的厨房,便确认了我们所常说的“志向”。不管今天人们怎么文学化地诠释他的择业诱因,“是厨房的节奏和律动”、“香料调味品的袭人味道”、“火焰燃烧的奥秘”等。他还是常常用“激情”来对我们描述他今天所理解地这个职业,如同对待人生──需要庆祝、享受、热烈。
他的职业生涯上也一直有着火红热烈的成绩,1971年入行,15年后,有了属于自己的餐厅,第二年餐厅便获得了米其林一星的评定,第三年二星,又过了两年则是Gault
Millau指南19分的好评(满分为20),米其林二星保持8年后获得了三星评定,直到今天。然而,就是在2001年,他忽然发现“自己跟动物的关系变得艰难”起来,他的创作不愿也不能在红肉方向继续,于是从2002年开始他建造自己的菜园,不用任何化学制剂,保持作物的自然生长能量,“我希望人们能够像谈论赤霞珠葡萄品种一样谈论黄甜菜”。当然,他对蔬菜自然味道的放大,也招致对法国传统厨艺拥趸们的批评,所以,这个不用红肉、把蔬菜做出多样味道,并卖出高价,拥有每周只营业五天的米其林三星餐厅的Alain
Passard自然被扣以“哗众取宠”、“反动势力”的高帽。
但对这些评价,他并不在意,“任何季节都有当季最适宜,滋味最好的蔬果,不论你用怎样的技法,即便是最简单的烹调,只要是自然之选,都有最好的滋味”,法国有谚语说“不要在你的锅里煮了所有的季节”,这跟中国“不时不食”说法不谋二合的认知,全球大同。在他的餐厅里,他100%的蔬菜全部自产,一年要消耗掉40吨的产量,这一切在他看来恰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现代生活让我们更关心生活本质”。
所以一个生活本质的推崇者, 即便连续3日仅4小时的不足睡眠,在人流熙攘的广州菜市场,他依然兴奋、好奇,南粤丰富新鲜的食材选择,总是让不懈追求自然滋味提炼的外乡人满怀激情。他对中国饮食的激情还表现在茶文化上,用他的话说“咖啡虽也有历史,但不如茶的背景那样深厚,同时,茶有更多的口感、更多的色泽变化、更为纯净,更为浓厚,更有变化的节奏……”而说这话时,这位“反动派”艺术家,依旧保持着他那对问题观察、思考产生的停顿和特有的表演式的节奏感。

ZEST:米其林三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身份、财富、还是荣誉?
Alain:区别,一种跟他人的区别。但跟荣誉勋章不同,它不是终身的,需要持续捍卫。
ZEST:获得这个区别的过程更艰难,还是捍卫它的过程更艰难?
Alain:获得和保持都很难。要一直创造,并保持水准,不能牺牲任何质量。
ZEST:在你的餐厅里,美食评论家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否可以影响到客人的口味或者餐厅的经营?
Alain:约会的感觉,这来自童年的概念,最重要的聚会都是餐桌上,现在演变为所有的庆祝都在这个环境,在这里能看到世界。
ZEST:如果你要雇佣一个餐厅里的新员工,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ZEST:一个厨师区别于其他身份的人的特质是什么?
Alain:每天像过节一样,看着所有的人在餐厅互动,我自清定。
ZEST:如果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表达人与食物的关系,是什么?
Alain:惯常看美食类杂志,也会看设计类杂志,当然,更常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