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本性

(2009-11-26 18:49:26)
标签:

时尚

美食

zest

食色性也

天下美食

杂志

直面本性
10月康泰纳仕决定年底关闭旗下最有影响力的美食杂志《Gourmet》,这本杂志有着中国所有号称近百万发行量的时尚生活类媒体都并不实在拥有的拥趸数量,它90万之多的读者为其近70年的荣耀提供了最好的注脚。杂志的美术副总监Kevin Demaria开设了网站“Gourmet最后的日子”,流连之余只有叹息。

7年之前,为了庆祝这本杂志创刊60周年,美食畅销书作家露丝·雷克尔整理了该杂志半个多世纪所刊发的精彩文章,集结成《无尽的盛宴》一书,针对美食、享乐领域的种种面向、趋势,呈现了美国及西方餐桌方寸间乃及生活的种种变化。而那样一种建构,是有着悠久饮食传统、文化的中国早有大量呈现,今天的媒体却未能将其影响有效扩大的。

与中国宴饮文化虚弱的媒体传播表象对应的恰恰又是繁荣的餐饮商业景观──能让国外餐饮企业艳羡的中国餐饮市场逐年递增的高 产值、不断出现的上市并连锁店频开的餐饮企业、跻身风投关注的热点行业等等。这一切跟大势有关──人们富足后先学习穿,先有个体面外表,再由表面尊严维护 后,开始其他能量的获得;我们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用一两百年走过的经济发展之路,讲求乐观享乐,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容易重拾吃食传统。

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请客吃饭”早成为不被关注生于何时的流行词汇,再之前的30年,美食文化虽早不像历 朝代的鼎盛发展,但“宴饮”也从未在中国人的生活视野中消失。正如本期专题“天下就有不散的宴席”中,那些五十至八十不同年代生人用他们的味觉记忆再现了 这60年中“不散”的中国式家宴。

当然,家宴在今天又再次更成为稀罕,那些同样堪称艺术家,并在传统承袭下不断创新的厨艺制造者,善于捕捉消费者口味动态变 化的餐饮经营者,对宴饮潮流、行业不断思考的文字、影像创作者,数量庞大、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各种饭局组织和参与者,他们共同生成了新的宴饮局。联络感 情、推进业务,各种名目的诉求频繁地在各种高中低档餐桌和路边摊得以体现。

“食”在中国一直充当着塑造我们各自性格、强化社会关系的角色。但很久以来“食什么,如何食”,在物质攫取过程和讯息泛滥的环境中,跟瞬时体验的短暂刺激一样,融入不需要思考的机械日常和日复一日的琐碎中。

人们常常拿生活品质说事儿,但“品”的能力不存在,“质”是否还真正有“质”?我们正尝试慢一点,重新面对品质,从涵盖“品”意义的本性“食”开始, 食美、食传统、食物质、食营养。两本刊在平面上以美侑食,再以食畅情,从本性看我们自己,从本性了解生活。

 “奇正互变、适口者珍”本是中国美食文化中关于烹饪术和道的常见表述,而它也正成为很多文化领域的创作理念。“无尽的盛宴”并未真正在大洋那边曲终人散,但它在中国正日日进行着现实的演绎。

我们,这些普通的个体,正尝试从关照本性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这变化迅猛的陌生事物,它的名字叫“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