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必要恢复古文敬语吗?

(2014-12-11 18:01:42)
标签:

杂谈

“生活中,敬词除了会说'您',你知道尊上、拜服、仁公吗?谦辞,除了被用滥的'鄙人',你知道小可、家慈、舍亲吗?”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微博,统计了一些正在逐渐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并同时号召大家学习和使用。(重庆商报12月9日)

如果有人在和他人的交流,或求职推荐、入学申请时,能自然地用到尊上这类用语,这当然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事,但如果一个人用到这类用语时,显得极为别扭,而且与其他口头或书面表达割离,如此用语,就勉为其难,甚至适得其反了。

社会在进步,文明礼仪也在发展变化,没有必要抱残守缺。我不认为,把"您"改为尊上,就会让人觉得更礼貌更有文化,而您这样的尊称,本就是从过去的传统敬称中发展过来,并被大家认可的。

我并不否认,有人还可以用一些古文敬语,这就好比有人喜好穿汉服一样。但这要和他本人的气质吻合,否则很可能被他人误会,在那里显摆自己的修养,如果除了尊上这类称谓,其对其他古文一概不知,反可能闹出笑话。提议者希望通过重视传统礼仪,而传承传统文化,说实在的,这只是外在的形式主义传承,并无多大实质意义。一个人的自信、谦卑,不仅体现在称谓上,而更多表现在为人相处的实际行动中。

相比倡导传统表达来说,我更在乎有无符合现代社会文明要求的谈吐举止,多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学校,都在对市民、学生进行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包括不打人不骂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浪费粮食,不插队不高声喧哗等,但多年教育的结果,并不理想,这是需要长期花力气教育倡导的。而做到这些,不就是传统的温良恭谦让吗?这不是喊就喊出来的。

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使命,也是我国必须坚持的教育价值理念。应以此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教育内容与形式,而不能本末倒置。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的,应结合培养现代公民对传统进行取舍,而不应为传统而传统,这不是对传统的传承,而会让传统在表面的喧嚣中被遗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