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校集团难以解决择校热

(2014-12-10 07:02:34)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报道,继去年全市首个名校教育集团育才教育集团成立后,近日,越秀区教育局宣布整合广州市培正中学、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以及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挂牌成立培正教育集团,将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据透露,今年集团内部小升初已试点对口直升,明年名额还将增多,为体现教育均衡化,今后直升名额有望向其他小学分配。

近年来,建名校集团以及实行九年(小学、初中)、十二年(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是不少地方治理择校热,推出的措施。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措施无法治理择校热难题,还可能滋生新的问题。治理择校热,必须在增加教育投入,转变资源配置模式上下工夫,而不仅仅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

名校集团的思路是,通过建名校集团,可以扩大名校的辐射面,带动原来的非名校发展,但必须注意的是,这只是对非名校的贴牌,正如一所学校之内也有重点班、慢班一样,如果名校集团没有起到整体提高集团内学校办学质量的效果,集团内的择校还会存在,只不过更隐蔽。

而推进一贯制,则想把学生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中解放出来,可这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如果实行一贯制的学校,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这会加剧不均衡,家长为让孩子进入,会在幼儿入园时挤破脑袋,而在幼升小、小升初时,非本校学生会想办法进来,这只减少了本校学生的择校焦虑,而非本校学生更觉不公平。家长会质疑,为何集团内学生就可直升,而其他学生却机会不均等。而如果名校集团一家独大,这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教育生态,正如超级中学的存在,堵死其他学校的发展空间。

其次,就是为促进公平,一贯制学校为强弱搭配,只要不均衡情况存在,家长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还会做出选择。更严重的问题是,一贯制的学校组合,行政色彩很浓,可能不是来自学校内部的自主决定,而是行政在撮合,学校只是通过升学环节衔接起来。


再次,各阶段办学有不同的要求,此前,我国根据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的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分离(即高中和初中分离),小学和初中的分离,虽然分离也有问题,比如初中在很多地方成为短板和瓶颈,但这是改革的方向,现在考虑到小升初、中考的问题,又开始融合,包括重新建完中,以及发动重点高中建初中,这给人的感觉就是折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政府部门应该多做实质性改革。笔者一直认为,根治择校热,关键在政府放权。一方面,应该剥离政府部门的拨款主导权,应成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预算,并监督政府落实,如此,才能确保政府履行拨款责任,同时转变拨款方式,从锦上添花、锦标主义拨款模式,转向以生均成本拨款,注重政府的公平责任。


另一方面,应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政府部门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负责社区教育战略决策。像公办学校拆分、合并、调整这类事务,都必须由社区教育委员会民主决策,而不能由政府单方面拍板。政府主导决策的结果是,我国各地都曾出现一哄而上的撤点并校,以及眼下的名校集团建设。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重大教育战略决策,必须充分听取民意,那么,建名校集团听过所有居民的意见了没?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没有?过去多年来,很多地方教育决策,都不顾老百姓的意见强推,以至于出现严重后遗症,这对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也难办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