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这是新华社记者提供的一组调查结果,直接反映出“985”、“211”身份对高校获取经费的影响。当然,对于这一调查结果,有关高校可能不服气,清华大学科研实力强,获得更多的国家课题经费,是十分正常的。在国外,哈佛大学获得的学术研究经费也远高于普通院校。
可问题在于,国外大学是靠行政计划安排获得更多经费吗?通过行政安排获得经费,与通过正常的竞争获得经费,这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体现的是行政计划意图,引导学校面向行政指标办学,后者则尊重学术规律,引导学校提高教育与学术水平。
985和211工程,本来是国家重点资助学校、学科建设的战略。国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也曾有国家重点资助计划。从逻辑上讲,把钱给学校、学科,是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因此,国外普遍强调投入的效果,即投入之后,是否整体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不会把入选项目,就作为评价的依据。但在我国,入选工程、计划,本身却变为荣誉,这导致重点资助战略的严重异化。
拿985工程来说,入选工程,还没有利用工程获得的资金,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的办学活动,学校就拥有了985的身份,整体提升了“办学地位”。这种价值导向,必然引导学校把精力用到进入某一工程、计划上,所以围绕进入985,很多高校搞盲目的合并,大扩大建,地方政府也卷入其中,以当地有学校跻身985为重要的教育政绩。我国高校的合并潮,就出现在985、211工程评审期间,这不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的合并,而是为进入工程进行的合并,充满急功近利的行政色彩。
不独面向学校整体的工程如此,几乎所有行政主导的项目、计划都是如此,只要入选计划,还没有开展任何工作,就被视为个体和集体的成就,因此科研存在“重立项、请研究”的风气,因为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我国的教育与科研,变为争夺资源的游戏,获得资源,就获得身份,有了身份,就有资源。真正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倒被忽视。一个荒谬的景象是,一名学者如果不申请任何课题,没有获得国家项目资助,靠自己的研究获得成果,但却可能通不过考核,因为他没有所谓国家基金项目,而另一位一心申请课题,入选计划的学者,拿不出任何像样的成果,可却是大红人,犹如老农种地,不用国家化肥者,种出好的庄稼不被认可,只往天田放化肥者,却成为优秀农民。
985、211工程对高校最大的负面作用,就在于此,通过工程,人为制造出学校的三六九等,学者的身份之别,学校、学者由于身份、头衔不同,而地位不同,无论在学生招生、培养,还是就业中,普通学校都受到身份限制。有关部门一直称,985、211成果显著,因为列入工程的学校,入选国家人才计划、获得国家成果者,占了很大比例,可这些的成果,有多少是靠学校的身份?另外,行政评价、行政评审,有多少利益因素,而不是用教育和学术标准?不靠竞争,而靠政府资金优势堆积起来的所谓一流,是不具备竞争意义的一流。
对于教育的发展,政府可以制订战略规划,但是,却不能直接介入学校的办学。最近,围绕日本学者连续获得诺贝尔奖——自2000年以来,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多达14人,不少舆论在讨论日本曾经制订的“50年内培养30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宏伟计划,以此论证我国推进教育工程、人才计划的合理性。
从字眼上看,日本的计划,也是计划,可是从实质上分析,它却与我国由行政主导的计划完全不同,日本为发展基础教育研究,设立国家资助经费,任何学者都可平等申请,而且,申请的程序并不繁琐,获得申请者,不会把申请到经费就作为荣誉。因此,在日本的宏伟计划中,政府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倡导学术的自由、平等竞争,这才是日本屡获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
这就需要我国认真处理好政府计划、投入与学校自主办学、教育学术平等竞争的关系。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如何投入不能由政府说了算,而应该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拨款预算,监督政府部门拨款,以避免政府部门用拨款权进行权力寻租,以及干涉学校办学。政府的投入,要结合公平与效率,所谓公平,就是对所有学生的生均投入应该一致,所谓效率,则应该结合社会和专业评价给予表现优秀的学校更多资助。
而学校的办学,则根据政府的计划和学校的办学定位,自主进行。在自主办学的环境中,国家的资金,只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一部分来源,学校办学高度依赖政府部门的资金,是缺乏财政独立性,进而影响自主办学的,而只有改变行政部门以获取政府资源来评价学校业绩的方式,才能引导学校重视拓宽社会办学资源。现在在高校,甚至把科研项目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把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横向课题则被视为含金量不高。从中可见,学术评价已扭曲到何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会在乎社会募捐吗?还是会把主要精力用到公关政府部门,获得国家资源上?从这一角度说,985、211既约束了学校的平等竞争,也堵死了中国教育的出路。
为此,应该认真思考985、211工程的存废问题,可以说,取消985、211,更重要的是消除行政计划思维,这不是说国家就取消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而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并扩大教育公平,营造学术、教育公平发展的环境,建立教育竞争机制,其他的则交给学校、学者去做。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重视整整的教育和学术贡献,我国的学校才会获得更大的办学和发展空间。
后一篇:大学如何防患一再陷入桃色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