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范国际班办学,要有改革新思路

(2013-05-15 08:03:09)
标签:

杂谈

上海市教委近日出台指导性文件对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班加以规范,要求国际班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本土课程,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另外,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计划单列,实行自主招生,但学生须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并达到相应的录取线,学籍则纳入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人民日报513日)

 

近年来,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也出现各种乱象,比如,作为学历教育的普通高中,举办非学历的国际班(国际班的学生没有我国高中学籍),存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公办高中举办高收费的国际班,涉嫌国有教育资源流失,而对于国际班的高收费,不少家长颇有意见;选择上国际班的学生,只有出国华山一条道,不能出国的话,在内地无法参加高考;等等。

 

上海教育部门规范国际班,正是针对以上乱象。首先,将国际班纳入学历教育范畴,上国际班的学生照样有内地高中学籍;给国际班学生参加高考的选择,如果不出国,在内地照样可以参加高考;并对公办学校的国际班以明确的收费限制。客观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对眼下的国际班办学加以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要根本解决国际办的办学问题,必须有改革的思维。

 

目前,教育部门是通过将国际班学生的招生纳入中考体系(国际班招生要通过中考,并达到一定的分数要求)来实现将其纳入学历教育范畴,给学生国内高中学籍的。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学生之所以选择上国际班,就是想从“中考”突围,不让孩子承受应试教育的压力,另外,我国的中考制度也面临改革,要打破按照单一的分数评价选拔学生的考试录取制度,把国际班的招生纳入中考体系,可以说是中考改革的倒退。

 

学生不参加中考,就无法有高中学籍,这是教育计划管理体制的结果,这与高考一样,不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计划外招生,没有大学学籍(南科大当年的改革就遭遇这一问题)。这种教育计划体制,亦称国家承认学历体系,限制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也制造了应试教育格局。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就要打破这一计划管理体制,实行学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社会认可”的新体系。对于国际班学生不参加中考,就没有学籍,无法在我国内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按照改革的思路解决,就是建立学历认证体系,通过专业机构的认证,承认学校授予的文凭。——我国高中国际班学生的学籍能被国外大学认可,凭什么在我国本土却无法得到认可?

 

对于国际班的收费,教育部门也做出明确限制,这貌似能治理收费乱象,可是,前车之鉴是政府教育部门也对校服进行过定价限制,可定价限制却闹出毒校服、低质校服的丑闻。开办国际班,要引进海外教材、师资,成本显然会更高,如果政府部门限定不得另收费,结果必然是国际班教育的“空心化”、“低质化”。也许政府部门的考虑是让公办学校知难而退,那么,还不如直接限制公办学校举办国际班,这从公办学校的办学责任角度是完全可行的——作为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应保障公共教育,而国际班则是差异化选择。

 

要规范国际班的收费,关键在于发挥家长委员会参加办学管理、决策的作用。对于国际班,这一委员会尤其重要。换句话说,政府部门要规范学校收费,不是对国际班进行限价,而是检查、督促学校、国际班是否建立可以独立运行的家长委员会,有关学生权益的事务决策,是否都通过家长委员会。教育部曾发文要求我国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家长委员会,检查、督促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所在。

 

要国际班规范办学,不能就事论事,采取传统的治理思路,探索建立学历认证体系,通过认证解决国际班学生的学历、学籍问题;明确公办学校的办学职责,以及在学校成立独立运行、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家长委员会,这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国际班办学。而这些措施,也正是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确立的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