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生班”与学生的选择权

(2013-01-15 08:18:46)
标签:

杂谈

近日和上海市八中学的校长一起做电视访谈节目,谈该校引起广泛关注的“男生班”一个学期来的开办情况。校长告诉我,过去这一个学期,“男生班”坚持做到每天晨跑1000米,而且在“男生班”的带动下,高一其他班级的男生们自发组成了晨跑第三队在校长看来,这一点就可以说是“男生班”所取得的进步。从第一天有同学不适呕吐到现在1000米下来面不改色,小胖墩们的体重也得到了控制。

 

“晨跑一天两天容易,但天天坚持,就很不容易”。校长说,在他当校长的经历中,有不少类似的教改都“虎头蛇尾”,包括教育部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都面临难以坚持的问题。原因很多,有校长、教师的积极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家长、学生的配合问题。“男生班”之所以能坚持原来确定的教改措施,主要在于这些改革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

 

很多学校在谈教改时,也都提到“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那么,上海这所中学的“男生班”,与其他学校有何不同呢?其根本不同之处在于,“男生班”实行的是自主招生,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简单地说,学校事先把“男生班”的具体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告诉家长、学生,再由家长、学生选择,选择“男生班”的学生、家长都是事先知道并认同其办班理念的,学校还告诉家长、学生,如果觉得“男生班”不合适,也可以在求学过程中转出。虽然对于“男生班”,社会上存在争议,但学校内,教师、家长、学生却没有争议——这是学校、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

 

我国其他学校的教改,总会因各种争议而举步维艰,问题就出在学生、家长没有选择权,改革完全由学校单方面主导。比如,有学校出台规定,要对学生宿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们就质疑,我们报考这所学校时,学校没有告诉我们这条规定,为什么现在却实行这一规定?而如果学校在招生时,就告诉学生,学校实行的是哪一种管理模式,再由学生自主选择,那么,学生也就不会再有质疑。

 

学生是否有选择权,学校是否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这是教改成败的关键。举例来说,针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中小学不得设重点班、非重点班,有人指出,国外学校,也有分层教学,同一学科按照不同难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分析具体的操作,就不难看到根本的差别,我国中小学的重点班,是学校按学生的成绩划分的,而国外的分层教学,是学校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由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自主选择。前者涉嫌对学生的歧视,而后者则是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社会舆论对上海市八中学的“男生班”一直充满疑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男生班”是否会起到“拯救男生”的功效?二是“男生班”有推广价值吗?这样的疑问,来源于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管理制度,大家习惯了单一的评价方式——“推广”一词本身,就忽视学校的个性,而是把一校的做法复制给另一校,这是根深蒂固的“千校一面”思维。而其实,“男生班”的价值,不在于拯救男生——几个男生班承载不了拯救的重任,而在于探索多元的教育方式,提供多元的教育选择,满足受教育者多元的教育需求。在发达国家,学校的形态,就有女校、男校和混合校,不能说混合校就优于男校、女校,或者女校、男校就优于混合校,这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的选择,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而从学校的管理看,有十分严格的学校,也有很自由,相对宽松的学校,这也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元,所谓“学有所教”,就是教育应该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开展个性化教育。我国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评价体系单一,学校千校一面,如果能解决这一问题,“男孩危机”也就得到化解。从这一意义上说,根本不存在男孩危机,而是教育危机。

 

于是,“男生班”带来的真问题是,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之下,这只能是局部的试点,更多的学校由于缺乏自主办学空间,不得不采取单一的办学模式,因此,教改所需要做的是,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让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同时赋予受教育者选择权,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男生班”试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明,改革只有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为出发点,才可能持续推进。

 

事实上,学生的选择权是否增加,这是评价教改十分重要的指标——学生选择权增加,是真教改,选择权没有增加,是伪教改,选择权减少,则是反教改。以此观察我国各地治理择校、中学课程改革、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大学培养机制改革等等,会遗憾地发现,学生的选择权(教育选择权、学校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根本没有增加,这是这些“改革”没有让教育出现新气象的根本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